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时间:2022-08-17 01:35:48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摘要】 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书面语意义进行默读的能力。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灵活运用,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加强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阅读能力;方法;技巧;原则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领域,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它体现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要求学生听、说、读、写、译5种技能样样精通是不大可能的。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今后工作所需要的外语技能仍然大多是阅读能力。 从中国人学英语的情况看,在非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阅读乃是多数人吸收语言素材最主要的渠道之一,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阅读材料、适当处理、合理指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怎样因材施教,授人以强,多方位教学生运用不同阅读方式和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调动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增强阅读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神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1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

1.1 以同一种方式处理所有的阅读材料。 学生无论碰到任何题材的阅读材料,只是以同样的速度,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无所侧重。这样,不仅阅读的速度慢,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形式。

1.2 依赖教师对阅读理解进行讲解,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差。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填鸭式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能力,造成对老师的依赖。

1.3 为了阅读而阅读,缺乏必要的联系,影响阅读综合能力的提高。 许多学生缺乏阅读的技巧,机械性地阅读,他们往往是先在大脑中讲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再通过汉语这个中介把我阅读对象的语言信息,把完整的课文分割成许多零星小片,忽略课文的整体意义和完整理解,脱离语言情景,脱离实际。 这样学生不仅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自身的阅读潜能也无法挖掘。

2 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2.1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而科学地阅读习惯,用各种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主要做法有:

2.1.1 将阅读分为精读、泛读两种。 精读是指教师所选的阅读材料为绝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由教师重点辅导,要求学生精心细读,把中心思想、语言结构及词汇用法等吃准、吃透。泛读是指学生根据各自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选阅读材料,快速浏览阅读,以拓宽知识面,要求学生练阅读速度、连英语思维能力,并能迅速获取所需阅读对象信息。例如:初中教材中,“Section A”里出现的阅读,应作为精读材料,教师讲解。而在“Section B”或“Self-check”中的阅读材料应该处理为泛读。

2.1.2 强调阅读与情感结合。 在训练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产生阅读愿望,进入适当兴奋状态,以体验、发展和强化阅读英语的兴趣,并逐渐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磨练学生阅读中克服困难的意志。

2.1.3 改掉只能用“翻译法”阅读的陋习。在阅读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思想上扮演阅读对象中的角色,养成英语思维习惯,以提高效率与效果。

2.1.4 力求细细品味中外文化差异。英语蕴含着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在训练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使用教学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联系身边日常生活,激发阅读兴趣,在品味中外文化差异中不知不觉地产生英语语感和悟性,培养学生跨文化阅读和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

2.2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我们可以围绕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英语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风格,了解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在阅读时必然会遇到生词,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最好不要每遇到一个生词就去查阅词典,尽可能通过上下文猜出生词的词义。这种超越生词能力在应试中是很重要的。学生在阅读前应浏览文章后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时注意力应高度集中,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读完后,立即做后面的练习,做练习时,不要回头重读文章。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再采纳以下几种阅读方法和技巧:

(1)粗读:尽量读快,结合要点,注重文章首位两段和每段首尾两句。

(2)略读:有目的地浏览全文。如注意年、月、日、数目、人名、地名及粗体字等。

(3)细读:在掌握文章要点的基础上,对其中细节进行分析、推断。突破语言难点,扫除语法和习惯表达方面的障碍。

(4)品味:着重分析作者的观点、文体、写作方法。

2.3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视读能力,即按意群理解句子的方法。重点信息在于了解when, who, where, what, why 和how。 培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能力,注重文章的题材,抓住关键词分析和把握作者对事件态度和观点等。

2.4 培养学生阅读中的逆向思维能力―― 即运用写作的思路来阅读英语短文。 在引导学生进行越读英语短文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英语短文略读和快速搜集信息的一些技巧:

2.4.1 中心句的问题。 我们在写作时,往往在段首句中提出该段的中心观点,然后作者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及细节来支持这个观点。 或者作者先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及细节,然后在总结而得出该段的中心观点。 或者作者写出的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它不仅是该段的中心主旨,同时也会对上一个段落的观点进行总结。

2.4.2 文中的事例。作者在文中用什么举例?当然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文中的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在哪?事例的前面就应该是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因此,我们在略读的过程中就不必读文中事例了。

2.4.3 人名及其理论。我们在略读过程中,对文中的人名及其理论不必理解,略去句中的枝节。

2.5 适当处理朗读与默读的关系。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个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 英语阅读包括:朗读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信息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转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对阅读材料情节比较生动的,安排学生分角色带感情朗读,其实学生在朗读中表现自己的理解,使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发掘课文深度,发挥创造力。然而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书面语意义进行默读的能力。 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在阅读教学中,朗读和默读灵活运用,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施,加强阅读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6 抓住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特征,以点带面。加强阅读效果。英语文章也有论述文、说明文、继续文等多种文体。篇章结构各有特色。 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特征,把握主要线索,理顺思路,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如,记叙文要抓住四个“W”和一个“H”,说明文则抓住事物的特征,论述文则要求学生分析各个层次。

3 阅读中问题的设计原则

3.1 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如果我们在涉及问题是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存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

3.2 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抽丝剥茧,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问题,理解文章。

3.3 提问要注意对学生问他的处理。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应及时作出处理,应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应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答好,回答的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及时掌握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切忌对学生的回答做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作评价。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人希望通过分析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在阅读教学中几种有效的方法,并精心设计读前读中读后的问题,能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指导阅读技巧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郑秋叶

[2]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

[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课程标准新教案》中国和平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8-3-25

上一篇:巧学巧练轻松应对初中英语书面表达 下一篇:浅析小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