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规律

时间:2022-08-17 01:30:3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规律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丰富内涵,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根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具体规律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的具体方法,一是以时代问题为起点,二是以群众路线为路径,三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四是以世界文明为借鉴,五是以人民利益为目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规律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12-0011-04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规律,对继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涵

虽然不同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和进程有不同的观点。但大都认为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界定了其基本内涵。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之后,和党的其它领导人都多次谈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苏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误认为搞民族主义,党在正式文件中很少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而改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提法来代替,但这并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曾在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对此解释说“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国化。”直到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首次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说明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同年9月26日在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被广泛使用起来。当然,这两个概念尽管有密切联系,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前者主要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后者主要指这一过程所产生的理论上的“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在历史上得到广泛认可的、有生命力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在多种意义上使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实践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对中国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然后再把这些理论成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继续检验和发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实践过程,而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过程,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过程,是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相互统一的过程。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至今已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的新的起点。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表现出来,成为引导中国人民改造世界和解放自身的思想武器。同时也“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因吸收了中国优秀文化而获得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因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而实现了现代创新发展,从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就相互交融中一起。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仅具有了中国内容,而且具有了中国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没有放弃、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而是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并且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中国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因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意义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坚持、继承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过程,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综合起来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形成中国实践自身的理论成果来推动中国实践发展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以中国的形式、作风和气派表现出来,并逐渐为中国人民所掌握和为中国文化所内化的过程;就是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以这些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有不的提法,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但是,总起来看,这几个提法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内容或实现机制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或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或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也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我们有理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也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因此,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武器。“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标、历史任务和原则立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因此,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理论来源和理论根据。

中国实际和中国实践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本国国情、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活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从中国国情和中国特点出发,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实际和中国特点,总结适合中国实践和中国特点的规律来指导中国实践,并把这些规律和成功的经验升华为理论,以中国的形式、作风和气派表达出来,与中国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结合起来,不断促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创造新理论,始终使自身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因此,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同时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

人民群众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只有武装群众才能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才能发挥作用、显示力量和实现价值。“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

历史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割裂的思想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其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过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一般性而否认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具体性、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固定不变的教条到处套用,而不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和方法来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具体实践并得出符合中国实践的结论,这就是教条主义的思想;一是过分强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具体性、特殊性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一般性,固守自己狭隘的、片面的感性经验,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理论分析和理论指导,这就是经验主义的思想。无论是教条主义,还是经验主义,其根本错误都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这种片面化、绝对化的思想显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更不可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取得胜利。因此,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采、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具体规律

邓小平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句话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结合本国实际。我们历来认为丢开任何一面都不行。”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二者结合很不容易。”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关键不仅在于明确哪些要素结合,而且更在于明确这些要素如何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富有成效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方法,这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规律。

第一,以时代问题为起点进行结合。“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时代问题深刻地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其中的主要矛盾,内蕴着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向和方法,预示着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从而在此基础上转化为时代的任务和主题,成为促进历史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因而,抓住和解决了时代问题就抓住了历史进步的机遇,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就站在了时展的前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以时代问题为起点进行理论分析和理论探索,把时代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抓住“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这个时代问题进行结合,形成了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问题进行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剧变后的世纪之交,抓住“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个时代问题进行结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时代问题进行结合,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以群众路线为路径进行结合。首先,作为“时代的口号”表现出来的时代问题,实质是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反映,深刻体现了人民受到社会发展的限制及其超越这种限制的要求,因而只有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和诉求中才能发现和把握时代问题。其次,人民群众是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主体,人民群众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来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吸收群众的集体智慧。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掌握了人民群众,才能变成改变现实的物质的力量,才能通过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来证实和发展自身。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的实践经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并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过程,“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并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前后相继和不断循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

第三,以实事求是为原则进行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首先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并提出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以及“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等基本原则。邓小平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明确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并强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提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并把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统一起来。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可见,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就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灵魂。这一思想路线的原则要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实践自身的规律来指导中国实践发展。

第四,以世界文明为借鉴进行结合。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僵化封闭的教条,而是在自觉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不断地借鉴吸收历史上和同时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这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注意借鉴吸收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和先进文明成果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和指导中国的实践,并把这些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又适合中国实践的思想理论吸收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需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第五,以人民利益为目的进行结合。建立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人民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以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的实践,“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因此,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交汇点和结合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武装人民群众的过程,就是人民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变自己命运、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场,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当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以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创新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根据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上一篇:女护士商海探险:狂“借”3.65亿元作茧自缚 下一篇:“亲亲”、“尊尊”、“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