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

时间:2022-08-17 12:39:36

农村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及其对策

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的逐年提高、加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项辅助政策的落实,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与家庭困难的因素没有多大的关联。据我们调查的实际情况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辍学的原因来源于厌学。

一、厌学的原因分析

1. 学校教育中的失误。比如:教育指导思想存在问题,素质教育的字样只是在学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中作为教育的一种修饰词而已。客观事实表明,升学率仍然是学校的生命线,升学率决定学校的声望,影响学校的生源,因此说部分农村初中应试教育抓的还是很实,随之而来的是老师“填鸭式”地满堂灌,结果使学生学习不感兴趣。又因为学生学习成绩是评价教师业绩的主要因素,导致老师强迫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再加上有些学生基础差,在频繁的考试中失败,在学习中不能得到肯定,没有获得成功感。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又差,“二课活动”少,这些都可能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滋长。

2. 农村家庭教育滞后,方式不当。有些父母只重视分数,不懂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一心想自己的孩子考试得高分,将来有出息,就强迫孩子超负荷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过度疲劳,没有游戏的时间,长期下来就厌烦学习。有的父母对他们生活现状感到不满,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过上理想生活,找一个好工作,硬逼着孩子学习,不给孩子应有的欢乐和自由,造成孩子厌学。此外,还有一些父母无知,谈不上家庭教育和影响,一些学生无长远成长目标,生活懒散,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直至发展到厌学、辍学。

3. 农村不良习俗的影响。当下农村急功近利的思想,早婚早恋的现象,浮躁等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也有一定影响。如,一些学生看到身边的人靠打工也能挣到钱,考上大学又难找到好工作,便认为上学没什么用,与其供他上学,不如来个快捷挣钱的途径,这样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动机,厌烦学习。

二、厌学的纠正对策

学生厌学导致辍学,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探索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严防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加强对学生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导,以培养学习品质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乐于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营造学生我愿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

2. 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受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3. 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它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孜孜以求、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5. 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只有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大环境,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实现学生终身教育。

6. 建立良好、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喜好有很大程度是源于对该课程任课老师的喜欢程度。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因而,利用学生这一情感特点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途径。

农村初中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中,广大领导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教育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寻求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

上一篇:级部管理下教研组功能缺失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下一篇:学校管理呼唤“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