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公众形象塑造

时间:2022-08-17 11:22:44

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公众形象塑造

[摘要]公众形象是影响高校发展软实力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公众形象对高校各方面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媒体对高校的关注和报道都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形象。本文以四所财经政法类高校为例,分析当前媒体报道高校新闻的内容和分布,提出有必要正确认识高校公众形象塑造与应对媒体的关系,通过搭建与媒体沟通合作的有效机制、强化高校特色公众形象的塑造和策划、加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等措施改善高校公众形象。

[关键词]媒体关注 公众形象 高校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一、高校媒体关注度对公众形象的作用机制

高校的公众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于高校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两方面的内容,是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从一个角度反应了大学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声誉和名望。良好的公众形象可以促进和推动大学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相反,则会给大学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造成阻力。塑造良好的高校公众形象,一方面要勤练“内功”,即大力抓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各项综合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对高校对外形象的策划和管理。

公众对于高等院校总体印象和评价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由个体直接取得,间接经验则包括个体之间的口耳相传和各种媒介的信息输出。一般民众对高等院校的评价大多来源于间接经验,因此高等院校的公众形象与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的对外宣传报道是社会公众了解高校的重要窗口,是彰显大学特色、展示办学成果、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可以塑造公共组织良好印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近几年,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资讯传播的速度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时间内热点“微”新闻的影响力呈现几何级数扩大。因此,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了解媒体对高校的关注,研究高校的媒体战略,对于有的放矢地推动大学对外宣传工作、应对教育事业的激烈竞争、塑造良好的高校公众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高校公众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与媒体的公共关系和应对策略方面。考虑到当前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传播效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的媒体关注情况应该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实证考察,从而为高校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媒体关系战略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改良方向。

二、高校媒体关注度的现状分析

首先要了解高校媒体关注的现状,以便对高校形象的塑造提供建议。为理顺高校的媒体关注情况,找出新闻媒介对高校公众形象塑造的影响,本文对近几年的媒体报道高等院校的新闻做抽样调查。

1.研究样本和方法。

选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观察样本,这4所高校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分别代表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财经、政法类院校。通过分析比较4所高校2007-2012近6年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报道数据,从中观察得出媒体对高校关注的特点以及对高校公众形象的影响机制。

首先根据中国校友网2007-2012年的数据,分别对4所样本高校媒体报道的数量进行横向比较,对样本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综合实力排名和媒体关注度排名进行纵向比较。统计结果见表1、2、3。

其次,通过CNKI系列数据库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含国内公开发行的500多种重要报纸),对2012年的有关样本院校的相关报道采用全文=“样本名称”的方式进行搜索。对这些报道进行分类分析,作为测度样本院校媒体影响力的指标,确定其时间、空间和内容分布。见表4。

2.样本分析。

统计显示(图1),2007-2012年间,国内新闻媒体对4所财经、政法类高校的报道数量,在2008、2010两个年份均有所下降,其他时段在媒体报道总量上均保持了较为明显的逐年增长。其次,根据中国校友网2007―2012年对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和高校媒体关注度排名,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发现4所样本高校连续6年同年度的媒体关注度的排名均明显高于综合实力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两所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横向比较方面,4所高校综合排名和媒体关注度排名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吻合,可见高校的综合实力不是影响高校媒体关注度的最主要因子。

图1:2007-2012年媒体报道数量

对高校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图2、3、4、5),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报纸类媒体对4所财经、政法类高校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校友、校园文化、重大活动、党建、管理及其它。从2012年4所样本高校的新闻报道内容统计结果得出,科研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重大活动、党建管理及其它四类报道占据了新闻报道总量的前4位。其中,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报道数量在4所样本高校中均占据最大篇幅,占总体报道数量的一半以上,中央财经大学的科研社会服务报道比例最大,高达85%。科研社会服务报道方面的具体内容涵盖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和报告的,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中心,专家、学者对经济民生现象和法律案件的解读和点评、提供政策建议等,与样本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行业特色有着紧密联系。

新闻报道内容分类中发现,高校的重大活动、重要学术理论的提出、对与民生相关的经济法律政策条款的解读会刺激不同报纸类媒体的高频次大篇幅报道,如部省共建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均引发了多家媒体的连续性报道。此外,高校负面新闻的报道也容易受到各家媒体的集中关注,影响较大。

图2:中央财经大学媒体报道分类

在高校新闻报道的时间分布上,通过对样本高校2012年的新闻报道数量逐月分析,发现新闻数量分布较为平均,其中暑期和12月相对较多。另外,2008年和2010年分别受到北京举办奥运会和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等重大新闻事件的影响,此阶段相关报纸媒体对高等院校的总体关注程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上一篇:移动社交化媒体的网络传播教学应用 下一篇:床上说的是真话但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