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更应渗透人文教育

时间:2022-08-17 10:40:21

初中语文教学更应渗透人文教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教文章遣词造句、段落结构、修辞与写法等方面,只是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这浅层面的教育,而应比其他课程承载更多人文熏陶。不管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应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优良的个人修为,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一、渗透爱国主义、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

作为社会人,不可能是孤立而存在的。人都得与社会和谐共融。我们语文课堂,应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公德心和高度社会责任感,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具有使命感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有许多这样的文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信念》一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出该问题探究:为什么居里夫人要把自己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结合居里夫人的国籍与身世建业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从学生自己口中总结的答案更有震撼力:玛丽以此纪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国,那个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已被俄、德、奥瓜分掉的国家——波兰,为了表示对祖国的热爱,玛丽在论文交给理科博士学院的同时,把论文原稿寄回祖国,所以她的论文差不多在巴黎和华沙同时发表。她的成就为祖国人民争得了骄傲和光荣。

二、渗透追求美好理想教育

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人就没有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理想教育任重道远。

从幼儿园开始,阿姨就问小朋友:“小朋友,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进入初中,学生步入青少年行列,思考也更有理性,思维也更缜密。对学生理想教育的提出也是时候了。理想教育能让学生找准方向、确定目标,一直努力,直至理想实现。

课本中诗人流沙河的《理想》就是一篇理想的颂歌:“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文末用美好的展望理想即将实现的动人情景,激发无数人为之而奋斗不已:“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荫。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三、渗透为人公平、平等和正义教育

中国的教育,都是向善、向真、向美的教育。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途径。虽然,在社会中存在着诸多各种不平等,但不管怎样,教育毕竟能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存状态,缩小社会性的不平等。

七年级下册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就勾画出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教师可以顺势提问:人与鸟,有时水火不相容,甚至干戈相向。放火鸟燃烧人类财产,人类捕杀鸟类以获得美味。但为什么作者能和珍珠鸟如此亲密: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渗透热爱生命教育

生命是人生存最大意义所在,人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枉然。

现在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重的是理想教育——考北大、上清华,高考压力让多少学生不堪重负,轻视生命。

我们的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生存、发展为本,让学生在积极勤奋、心灵充实、安逸愉悦的学校生活中,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

语文课本中给学生提供一碗碗心灵的鸡汤——《藤萝瀑布》《生命,生命》《再塑生命》《谈生命》《热爱生命》《斑羚飞渡》……

五、渗透宽容之心教育

作为教师,应以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位学生,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位置上,和学生一道去感受、去体验:去感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期待以及失落沮丧时的心情;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挫折,对生活、对爱的渴望……

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错,去化解学生的心中不满。用宽容之心善待学生就是一种博爱,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爱的点拨。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关宽容主题的文章举不胜举,如《傅雷家书》、胡适的《我的母亲》、杨绛的《老王》、余秋雨的《信客》、反面教材有罗贯中的《杨修之死》……

人文教育是通过优秀的人文教材去感染、去渗透、去潜移默化。而优秀的人文教材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提炼和升华并形成文字以记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最后逐渐形成,而后又继续向前发展。

上一篇:园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角色定位 下一篇:学古文 教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