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

时间:2022-08-17 08:01:47

浅析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CPI的节节攀升,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随着市场经济下贫富差距问题的逐渐显现,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本文就现个税改革现象进行简要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简述

(一)所得税分类

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大体可以分为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三种类型。从各国实践经验来看,实行综合税制的国家占绝大多数。而在一些个税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采取的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除了对个人不同收入来源采取相应的分类为,还采用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将其全年的收入纳入计税范围,以家庭为主体征收个人所得税早就是国际惯例。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要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之路。

(二)混合所得税模式评价

混合所得税制,即分类综合所得税制。该税制是法国于1917年最先采用,目前日本、法国、韩国等国家使用。它是由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二者相结合而成的,是指对纳税人不同项目收入采用不同标准,先实行分类征税,税源扣缴,然后再将纳税人一定期间的各种收入汇总,对其总额按累进制进行征税,并将已纳税款在应纳税款中进行扣除。混合所得税制作为一种过渡性税制,兼具了分类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的优点,既体现了“量能负担”原则,对纳税人不同来源的收入实行综合计算征收,又能体现“区别对待”原则,对不同性质的收入实行区别对待。

二、中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94年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来,根据经济发展和完善税制的需要,先后于1999年、2005年、2007年和2008年4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其主要内容,一是逐步调整储蓄存款利息征税的规定,自1999年11月1日起按照20%的税率征税,自2007年8月15提起减按5%的税率征税,自2008年10月9日起暂免征税;二是逐步提高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额,自2006年1月1日起从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自2008年3月1日起从每月1600元提高到每月2000元;三是修改纳税申报规定,规定个人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在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或者没有扣缴义务人的,具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纳税申报,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个人所得税的制度设计确实是向着公平的方向发展,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税制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课税模式属于分类所得税制,以个人为纳税单位。在这种税制下,归属于同一个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或各部分所得,都要按照单独的税率纳税,由于不能按纳税能力课征,对工薪阶层有欠公平。目前个税起征点偏低,大部分中低收入者仍是个税负担的主要承担者。同时,我国个税起征点不管高低收入者、不分高消费地区和低消费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统一按照标准进行扣除,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我国目前的个税的费用扣除采用定额和定率结合的办法,各项费用扣除标准都是针对收入者个人,没有考虑个人承担的债务额的差异以及纳税人婚后家庭赡养人数和实际税收负担能力。由于每个纳税人取得同等收入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占其收入的比率不尽相同,每个家庭的总收入、赡养人数、住房、教育、医疗等项目开支差异很大,因此规定所有纳税人都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是不符合公平原则的。

(二)征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个人所得税“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改革迟迟无法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征管条件不具备最主要的瓶颈为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低、金融资产和其他财产收入实名制度不健全、现金使用量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税务部门的监管能力。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的“双轨制”。但由于对需要自行申报的纳税人规定范围狭窄,使得相当多的个税纳税人被排除在自行申报之外。虽然我国规定纳税人有向扣缴义务人索取代扣代缴凭证的权利,但现实中纳税人一般很少主动索取凭证,对自己被扣缴的具体税额不清楚。这样不利于税收监管,也不利于培养纳税意识。

我国目前实行了纳税编号制度,但是纳税编号仅在纳税人办理纳税事宜时候有效,而在银行存款、领取失业救济金时没有法律效力。虽然税务机关、银行等机构拥有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但没有相互关联,税务机关通过纳税编号了解的纳税人信息有限,稽查出逃税的概率就非常小我国规定扣缴义务人有义务向税务部门报告纳税人逃税或拒不缴税行为,但如果扣缴义务人不报告或者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脱离雇佣关系时,就很难查获纳税人的逃税问题,造成税收流失。

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情况是,高收入阶层都远远超过了起征点,而中低收入阶层大量在这个起征线附近。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些高收入群体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远远不够,存在不少偷税、逃税、漏税机会。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

(一)个税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取得个税收入。这种个税制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个税的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而不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的轻重、家庭支出的多少。同时,对个税扣除标准缺乏动态管理,没有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实行挂钩,导致提高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呼声时有发出。

当然,改革个人所得税也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如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尚未建立,而要想中国个税制度完善,征信制度首先需要大力改进,让有关部门把个人收入情况了如指掌。

此外,对于个人所得税,政府历来有两个工作思路:调整税制和加强征收。这两种选择都有必要而且也都重要,并均会取得实效。但问题的复杂之处在于,两种操作并非处于同一层面。相对而言,税制结构的调整是基础性的,加强征管则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行动。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法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修改后的个税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个税改革的意义

目前中国实行完全的综合税制还有难度,选择综合与分类结合的模式颇为可行。除一部分以个人存款利息所得为代表的特殊收入项目,继续实行分类所得税制之外,将其余的收入统统纳入综合所得税制的覆盖范围。分类部分继续实行代扣代缴制,综合部分则实行自行申报制。

此次个税改革共涉及三方面内容,适当提高工资薪金费用扣除额;减少税率级次级距和全面建立纳税人单一账户制度。综合来看,个税改革在减税方面的效果,对中等收入者的益处更大。改革后或将使大部分工薪族适用最低的一级或两级税率,同时符合最高税率的高收入者数量也会增加。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的三项内容,除适当提高费用扣除额,调整税率级次级距,还包括关于完善征管措施,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谭韵.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内在调节机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2).

[2]刘佐.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的回顾展望[J].税务研究,2010(9).

[3]贾康,梁季.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0(4).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会计研究 下一篇:镇财市管改革的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