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设计艺术的流入和融合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

时间:2022-08-17 07:06:27

西方设计艺术的流入和融合对中国平面设计的影响

摘要:中国设计的不断进步,先进思想的不断诞生……带着新观念的设计师将会推进设计的发展。而平面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中继续发展,就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关键词:拿来主义;借鉴;特质

中图分类号:J0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02-01

一、未来设计在中国

中国设计在时代中不断地进步发展,先进思想的不断诞生……新观念的设计师将会不断推进设计的发展。随着思想境界的提高,物质与精神的产品也增加了,成就了中国的人文市场。而此时的设计呈现人性化、多样化、多元化发展。

靳埭强先生说:做裁缝是注重为他人度身订做一套衣服,是要别人穿起来舒适,看起来美观,又合他的心意。这套观念是一个设计师亦须要有的。你要为别人――消费者或者委托人去创作一件设计品,是要满足他,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做……我会为委托人度身订做一件适身合体的设计。中华大家族,传统就是特色,是文化遗产,是设计的精神财富。

信息化、数字化的时展,没有文化、情感、艺术、知识、技术……的界限,此时中国的设计备受东西方文化思潮和艺术风格的影响。如,设计艺术行业中:美国的惊险大片场景也在中国导演作品中出现,张艺谋的影片也融入解构主义,那就更不用说我们熟知的周星弛了;中国夏新手机的面版设计、运用流线型的造型和世界著名品牌苹果的MP4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拿来主义”之风逐渐兴起。

二、“拿来主义”的兴起

当提起“拿来主义”不免想到“COPY”这个词。

“COPY”――一个一直以来被设计界摒弃的词汇,但由它带来的各种新进文化、技术、思维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三、对于“COPY”及“拿来主义”的解释

“COPY” 及“拿来主义”n.(1)副本;复制品; v.(1)抄写,复制;(2)抄袭,模仿,复制,临摹。(牛津词典)当然,在这里我主要要陈述的就是以COPY的动词意思“抄袭”、“模仿”为方法的设计运用。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抄袭”指照搬别人的作品。而“模仿”则是:照着某种样子学着做。其实在词性和词解上,这个带有一定“拿来主义”的词汇并没有过多的褒贬之说,但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发展,这样“COPY”被人们加上了贬义,而正与 “创造性”形成对立的关系。

(一)“COPY”及“拿来主义”的贬义理解,使“拿来主义”有了贬义

COPY作为不劳而获的代名词,它所包含的意义多为贬义。在设计中,这种完全不做任何理解和推敲的原搬不变是可耻的而且必然会导致整体的失败。这种原封不动的“COPY”行为称为硬性抄袭、模仿,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

设计师需要大量的设计前资料和方法来分析出最佳方案,从而使其得以生产、推广。运用硬性的抄袭、做出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设计,而只能被叫做偷窃。

(二)“copy” 及“拿来主义”的褒义理解,正确看待“拿来主义”

设计师完全不借鉴他人的优秀是很少的。人造的任何对象都是设计的产物,可以说,“设计其实就是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加在自然界之上,用以创造人类文明的一种广泛的活动――设计是一种文明”。

设计是由美感经验、使用功能与纪念功能这三项构成,会有程度与对象的区别。同时所谓的美感经验与使用功能,并不只是由创作者来感受与判断,也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设计是表达一种精粹信念的活动。(THE PERFORMING OF A VERY COMPLICATTED ACT OF FAITH)――乔尼斯。

适当地借鉴其他的优秀是对的,但要在发展中求长久,就要有自己的特质。设计是围绕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A GOOD-DIRECTED PROBLEM-SOLVING ACTIVITY)阿尔切,可见,当问题需要解决的同时,可以参考和借鉴一

些优秀的文化、技术和成功的案例。

四、多重矛盾下的中国平面设计的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

平面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期中继续发展,就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

其一,曾看到一个电脑显示器,外观基本型是抄袭苹果电脑的流线型外观,无丝毫改变,连显示器屏幕下方按键也是一模一样。仅是,在屏幕的左右两边印刷上了京剧脸谱,就号称国产品牌的独创。硬性抄袭的只是形式上生硬的变化,因此,在运用中国文化设计的同时,应以文化内涵为设计理念,而不是形而上学。

其二,2008年奥运的会标,一个完美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典型。“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背后,讲述的是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和承诺。此标志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文字、篆刻、书法、印章的形式,传达出深刻的东方文化底蕴。它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形象是全民真诚情感和豁达心胸的体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用传统的艺术形式,传达着新北京新奥运的理念。

(二)新的发展,与中化传统文化相融合,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理念

柯林伍德否认了艺术与技术的联系性,他认为“艺术不是一种技艺,而是情感的表现” 。

人性化、个性化是设计师对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设计就成为无限超越自我,获取随心所欲的表达。平面设计人员通过对设计内容,版式等设计元素的重新组构,在演变中寻找个性,倡导设计风格。施展个人创造精神,设计在个性表达的道路上才更有生命力。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出众。特色一定要鲜明,拥有让人能有明确识别能力才是成功的、有效的设计。如左图:靳埭强作品。

(三)设计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也就是人性化设计需求与绿色设计。它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

参考文献

[1]章士嵘,卢婉清.认识论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一篇:视觉狂欢背后的反思 下一篇: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极简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