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教育问题

时间:2022-08-17 06:28:40

我们身边的教育问题

现实中,总有很多让我们很无奈的事——长期以来,一直有人以“教育”的名义,实施“反教育”的行为。

■ 为考试而教

前段时间,听了几节年轻教师的复习课,思品、历史、地理等,感觉并不是很好。只有一个老师富有激情,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思考,其余的老师,差不多都是简单地讲题、做题,纠正练习题中的错误答案,强调考试要考到的知识。这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为考试而学,而老师就是为考试而教。因为“为考试而教”,侧重知识点的考察和记忆,忽视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忽视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的课堂语言也显得有些粗暴和霸道:“你给我回答”,“这道题给我记住了”,“这道题的三个知识点不许漏了,这是每年都会考到的问题……”忍不住想:复习课,目的何在?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答题取得高分吗?假如不考试,老师怎么教学?

■ 20决定100

这话听起来有些别扭,但却是事实——学校每个学期末要对全体老师进行考核,其中教学成绩占20%。看上去,考试成绩占的比例还真不多。其实,所谓的过程性评价,就是教案数+作业数,折合成分数;学期末检查老师的备课和作业,按优良中打分,再加进去;学习体会、听课记录、参加教研活动的次数等,也折合成分数;师德等,通过同事评、学生评,也是打分。于是,每到考评之前,老师们都很忙,忙着抄写读书笔记,忙着补写听课记录,忙着补所有平时没写的那些东西……因为,这些稍一努力,都是可以拿满分的——只要满工作量了,备课写认真点,听课够了数量,笔记抄够了,就没问题。那里有差距?就是考试成绩了的20分。于是,就有了20决定100的怪现象。

■ 网上评教

或许网上评教的初衷是好的——让老师、家长网上评教,一方面凸显民主,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纸质表格上打分浪费时间,还能省去一份份手工统计的麻烦,只需鼠标轻轻一点,总评、平均分就都出来了。如此看来,网上评价确是简单实用,可是,果真如此吗?

先说家长评教。很多家长并不是特别了解被评的那个老师,只能根据孩子日常的叙述来评价,这必然就会影响到家长评教结果的客观性。而且,这样的家长评教也隐藏着问题——那天开例会时校长特别提到,不要干涉家长的评教。原来是有家长举报,个别老师嘱咐学生回家让家长评教的时候,给自己打分高一点,让家长感到很不爽,就给校长打电话了。且不说这样的评教结果是否客观,单说对孩子的影响。老师嘱咐学生让家长给自己打高分,会给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

其实,还有些校长不知道的情况。因为有些老师不把网上评教当回事,或者自己对网络技术不熟练,就随便委托别的同事代评。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老师们是不是真的重视这样的评价?假如真重视,怎么会随便转让自己的权利?这样的评教还有可能带来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可能很认真地工作,但不善于与人交往,所以得分也可能很低,而这样的老师得分很低,又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 体罚

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是多少年前就有的规定了,国家教育部有,地市教育局有,学校也有。但每年依然会有人无视校规也无视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动不动就对学生“大打出手”——尽管不严重,但总是打了。那天,听说有家长告状,说某老师打孩子:作业完不成了,打;上课不守纪律了,打;考试成绩低了,打。一边打,一边还恶言恶语地:“就你这样的,还来上什么学?赶快让你爸爸给你买个小三轮卖菜去吧!”似乎卖菜的就低人一等。后来听说,打学生的老师还是一位老教师,自己的孩子也不小了,我就奇怪:当她的巴掌落在学生脸上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要是也得到这样的待遇,会作何感想?

当学生见了老师像老鼠见到猫一样,那教育是什么效果?

■ 标准答案

昨日有学生打电话问我一个问题:“小明手抓馒头时,没想到馒头很热,他会做出什么反应?这种反应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我反问他:“你怎么回答?”“会松开手扔掉馒头。”“这有什么意义?”“避免被烫。”

我告诉他,你的回答没有错,只要是正常的人,都会松手扔馒头。但要用生物学术语回答就是“缩手反射”。

放下电话,却心里犯嘀咕:假如考试,学生按第一种回答,给他对还是错?难道学生答错了吗?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想起前几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做了一套去年的期末考试题,有的题目我竟然讲不下去了——因为好多题目就是直接把课本上并不需记忆的某段原话拿出来,抽掉其中的几个词语变成了填空,可单看那些问题,因为抽掉了词语,感觉很莫名其妙,不知出题者意图何在。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年期末考试不会有这种变态的题吧?这不纯粹是让我们死记硬背吗!”我真的说不准,因为不是我命题呀……

其实,变态的题目何止这些,还有那些变着法的给学生设陷阱,废话一堆干扰学生思考的问题。面对“变态”的考题,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学习?■

上一篇:别打着“爱”的旗号去伤害 下一篇:让师爱更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