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时间:2022-08-17 06:19:09

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是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条件,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成就事业的肥田沃土。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入迷,才能变“苦学”为“乐学”,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先天有之,要靠后天引导和激发。

1 创设情境,感染兴趣

兴趣是一种同愉快的情感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和活动倾向,当学生情绪高昂时,他就有良好的情绪去学习,效果也特别好。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以教师的情感为原动力,事实上,教师在讲解任何内容的时候,都融化着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而这种感彩又自然而然地感染着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有时比教学内容本身更为重要,正是这种作用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例如;教学圆面积一课时,首先引入数学家毕达歌拉斯的话:“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得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边说边出示彩色的实物图,此时激起了学生对圆的美感和好感,进而激起了学生感情的浪花,使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产生兴趣和激情。十分渴望获得新知识,于是他们把枯燥的数学学习视为一种享受,从而将全部的心理因素投入到学习中去。

2 运用直观,诱发兴趣

鲜明生动的图像和实物,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儿童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点燃了学生的好奇之火。例如;长方体表面积一课,课前学生自制长方体模型,上课时把长方体模型拆开放平成为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原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观察,并用多种方法计算表面积。诱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使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

3 促使成功,唤起兴趣

学生学习上的成功最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要把握时机,抓住机会,想方设法促其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愉,使学生在一次次成功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形成稳定深刻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靠自己的努力都能做出答案,都能获得学到知识的满足感,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 安排游戏,保持兴趣

游戏是儿童最熟悉、最乐意参加的活动。一节课开始15至20分钟是完成新知识的最佳时期,到了课中学生神经疲乏,注意力涣散,难以聚精会神地听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安排一个活动肢体,振奋精神的游戏。例如:“连减法两步应用题”请两名同学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第一次顾客给售货员2元钱买1元2角的尺子,售货员找回8角钱,顾客再用8角买7角一支的铅笔,学生很容易列出第一种解法;2元-1元2角=8角,8角-7角=1角。第二次顾客给售货员2元,买1元2角的尺子和一支7角的铅笔,售货员一次找回1角钱,学生很容易的列出第二种解法:1元2角+7角=1元9角,2元-1元9角=1角。通过游戏活动形式,使学生在疲倦乏味时,振奋精神,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保持延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主要靠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在课堂上展示教材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上一篇:中学化学开放性实验建设初探 下一篇:安静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