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时间:2022-08-17 05:49:50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摘 要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对策,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文章从导语设计、激发动机和多媒体教学方面进行了教学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对策

教学对策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适合教学特点,贴近教学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对策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教学对策选择的途径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注意激发学生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多处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二、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的氛围。

在设计导语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原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已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对策。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精心选择现代教学媒体,并在与传统媒体的优化组合上下功夫,从而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独特优势,产生意想不到的意境和效果。如《赵州桥》一课,赵州桥为什么采用拱形的桥洞?教师用演示法,选择一张长方形纸皮做成拱形桥洞,用若干块长方体木块加压,桥面始终耐压不塌;再把这块纸皮展成平面,也架在两个“桥墩”上方,再加压,才一块,“桥面”就下榻,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在理解“大桥洞两头为什么设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教师可选择现代教学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减少水的冲击力”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能够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策的选择,其途径是多方位的。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分析、有选择地灵活运用,可以一课一策,也可以一课多策。只要应用灵活,对策得当,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理想教学效果,就会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上一篇:基于新课改视野的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下一篇:从“水稻营养师”到“农机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