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电视的发展

时间:2022-08-17 03:27:27

中国卫星电视的发展

摘要:2008年6月,随着“中星9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我国有了自己的第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号”卫星系统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道编码标准ABS-S(先进卫星广播系统),该标准是为了直播安全而研发的新一代卫星传输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现有欧洲的DVB-S、美国的ATSC、日本的ISDB标准不兼容,再加上其他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卫星直播业务的安全。我国幅员辽阔,为了解决边远农牧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难得问题,国家启动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通过扩大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来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关键词:卫星机顶盒 ABS-S DVB-S

1.早期中国卫星电视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功发射了“东方红2号”实验通信卫星,并进行15路广播和一路彩色电视节目的传输实验,拉开了中国自办卫星电视的序幕。

2.中国卫星电视的数字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中央电视台通过“中星5号”通信卫星播出5套数字压缩加密电视,拉开了我国卫星电视数字化的序幕。

1999年,“村村通”直播实验平台“鑫诺一号”完成扩充任务,央视8套节目和大部分省级卫视都集中在此平台上,并且之后的上星台均采用了这一技术,使得传输的卫星电视节目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数字化的改进。

数字压缩技术传输的优势在于:一个转发器在传输模拟信号时,只能传输一套节目,而如果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就可以传输4到5套节目,有效节省了卫星资源,同时也提高了节目的传输质量;不仅如此,数字压缩技术还可以对节目信号进行加密处理,极大地保证了电视节目传输的安全。直到2005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卫星电视模拟信号全部转换为数字电视信号传送。

2007年“中星6B”和“鑫诺3号”两颗广播电视专用卫星成功定点投入使用,这两颗星是我国考虑到电视节目传输安全以及服务于奥运而专门发射的,并采用了抗恶意干扰技术措施。

2010年9月我国发射“鑫诺6号”卫星(中星6A)取代“鑫诺三号”卫星并开展了“星高清”卫星直播服务,通过卫星传输方式打造卫星高清影院。2012年1月,我国首个3D电视频道也在该卫星落户,借助于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数字付费电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订户数量明显提升。

卫星的波段:目前用于广播电视波段分为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其中C波段是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波段。使用数字压缩技术把信号打包,一个转发器可以传输数套电视节目和几十套广播节目,信息接收需要使用“大锅”就行,且不受阴雨天气影响,所以我国的广播电视专用均采用的是C波传送,便于有线电视接收传送。Ku波是强波,一个转发器能够传输更多的节目信号。由于接收天线口径小,适合家庭直接使用,但是有雨影效应,即下雨时会影响信号接收,甚至还有时候会出现马赛克。通常情况下,直播卫星一般都采用 了Ku波进行传输。

从1996年6月起,我国广播电视节目陆续使用Ku频段传送。1999年元月,试验播出的卫星直播平台使用“鑫诺1号”的Ku频段播出;2008年7月,直播卫星“中星9号”投入运行,使用Ku频段播出。Ku波段卫星在服务提供方面主要具有以下两种趋势:一是提供了企业和政府的高速数据业务和普通用户的双向宽带应用;二是提供高清电视(HDTV)应用。对于此波段我国目前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不过依照未来的发展趋势必会被大范围使用。

3.中国直播卫星的发展

为了解决我国广大偏远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困难的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1998年底开始进行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实验。1998年1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使用“鑫诺一号”通信卫星Ku波“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实验,1999年10月之后国家又将实验频道扩大到省级和境外媒体。

2008年7月“中星9号”投入运行,第一期免费传输47套标清电视节目,直播星免费播出对有线电视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为了更好利用“中星9号”上18个剩余的转发器,二期讨论了直播星的加密问题,加密后和有线电视进行竞争。“中星9号”在二期招标时对信号进行了加密,打击了盗版的中星9号接收机,规范了直播卫星电视市场,同时实现直播星的全面商业化运行,并增加数字付费电视,充分利用“中星9号”上富足的转发器。直播卫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电视产业的主要商业运行方式,不仅能够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还能实现电视信号的广覆盖和安全传输,使得收看电视变得更加容易。为此,我国大力发展直播卫星,直播卫星将会慢慢成为我国广播电视卫星的主力军。

从1998年开始,中国有关部门先后用鑫诺1号、中星9号等卫星实现了卫星广播电视的“村村通”。但“村村通”只是把广播电视信号接入到村,在很多地方,这并没有解决每家每户的接听、收视问题。为了真正让有线网络覆盖区以外的居民可以收听、收看到较为丰富的影视广播节目,把卫星接收机安装到每家每户的住所之中,是广播电视发展必然的选择。由此可见“户户通”是“村村通”的延续和发展。

通信网的基站定位功能有效解决了直播接收机被销售到有线电视覆盖区的问题。此外,通信模块的引入,使终端具备了定位、数据回传和电话功能,这不但为收视管理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基本电信服务的范围。

4.发展现状

卫星电视机顶盒已通过直播卫星工程共三期的建设,得到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一致好评,尽管当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它能使模拟电视机从被动接收模拟电视转向高清数字电视、交互式数字电视(如视频点播等),使用户享受电视、数据、语言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随着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视机顶盒功能将逐步完善,尤其是单片PC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电视机顶盒内置和整个成本下降,让大多数用户在普通模拟电视机上实现既能娱乐,又能通信等多种服务。

上一篇:多义词的词汇语用学研究 下一篇: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信道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