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17 12:07:28

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之,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明确指出,“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积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在此推动下,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各地高中教育蓬勃发展,在校人数逐年攀升。但是,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呈现出“千校一面”的局面,以至难以很好地起到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因此,如何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定义及主要内容

1.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定义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即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办学体制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所形成的普通高中的别具特色的发展局面。其核心和载体是可选择的和多样化的课程,着力点是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

(1)办学体制多样化

普通高中应当有四种形式:政府独立举办的公办普通高中、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办普通高中、政府举办的由办学机构或办学团队管理的特许管理普通高中和社会举办的由政府资助的民办公助普通高中。

(2)办学模式多样化

其办学模式包括5种类型:一是基础型普通高中、高端型普通高中、综合型普通高中和实用型普通高中,二是文科型普通高中、理科型普通高中和艺体型普通高中,三是城市普通高中、农村普通高中和民族普通高中,四是寄宿制普通高中、走读制普通高中,五是大规模普通高中、小型化普通高中。

(3)培养模式多样化

其培养模式包括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模式。[1]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取向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的目标,其价值取向是满足需求、提高质量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1.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多层次、多类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因此,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社会的不同需要都必然呼唤和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化。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此,普通高中教育需要更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培养模式,走特色化办学之路,才能发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性作用。

3.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为了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普通高中教育既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于此,深化办学模式、进行多样化发展势在必行。[2]

三、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

目前,普通高中办学体制的不足之处,尤为突出的就是办学体制太单一,因此,有必要对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进行适度调整,以实现其协调发展。

(1)调整普通高中(包括公办和民办)比例,创新办学体制

办学体制多样化的意义有两点:一是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二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基于此,就要做到三方面。

首先,要充分认识不同的投资主体所形成的体制优势,利用优势,充分发展。例如,公办普通高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主体作用,坚持公益性和公平性原则。又如,公办普通高中要实行标准化建设,避免对少数学校的过度投入,造成不公和浪费。再如,民办普通高中要充分利用自身体制的灵活性,在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下,坚持高水平的办学原则。

其次,在现阶段,我国地区差异大,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因此,公办普通高中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勇于进行体制创新。例如,对办学基础相对良好,办学机制健康,有发展前景的民办普通高中,实行民办公助。接受公助的民办学校必须接受政府财务监督和定期的办学效益评估。又如,公办普通高中也可引入办学机构或办学团队,设定办学目标,建立政府和社会两重监督机制,在收费、聘用制度等方面,给予办学者一定的办学自。

再次,应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在倡导非营利办学的同时,允许投资者取得合法合理的利润。

(2)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时期,我国已实现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呈现大众化趋势,在这种局面下,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势在必行。针对办学模式多样化这一问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选择恰当的办学规模和形式。例如,大规模有利于集约教育资源,对满足民众快速增强的学位需求作用很大。又如,小规模有利于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再如,寄宿制有利于选择教育用地。还如,走读式有利于就近入学。二是指导和尊重校长的办学选择。特色学校不仅是学科优势、学科特色,更是基于学校的整体培养目标、培养层次,结合学校传统和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学校个性的有效的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当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特长和学校自身的生源类型、资源优势高度契合时,就会形成该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既要指导又要尊重。

2.调整学校内部培养模式,提高普通高中整体活力和竞争力

培养模式多样化要立足于关注学生个体,立足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同时,要注意学校内各教育因素的不同作用和协调性,进行培养模式创新,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1)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

对于不同的学生,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意义。有的学生希望在这一阶段努力学习,为自己进入大学做准备;有的学生希望在这一阶段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日后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基于此,对于普通高中的教育性质、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进行再认识,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就成为其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普通高中的教育性质,即普通高中阶段的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面向大众、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其次,要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即既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又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在普遍提高,这是对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一大挑战。再次,要明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即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过,就目前而言,以升学为准则的培养目标还是大行其道,当然,普通高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是个重要任务,但是,这个任务的完成,必须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根本价值为基础和前提。同时,应该强调的是,升学教育不能和精英教育混为一谈,升学教育模式更不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总之,坚持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2)注重课堂改革

要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不容忽视。因为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新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需要通过具体的新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当新课堂教学带来新课堂文化之时,学校的培养模式多样化才真正有了内涵。例如,宁波效实中学在教学管理中提出,“七天抓五天,五天抓白天,白天抓课堂”的口号,并制订了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行动计划。这正是基于对课堂改革的再认识,其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着眼课程建设

普通高中培养模式多样化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中首先要做到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

首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国家课程标准校本化,即调整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构,保证在必修课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特点调整必修课的难易度,避免学生在必修课学习上的时间浪费,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要。

其次,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发展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使学校课程体系做到“保底”和“扬长”相结合。“保底”就是使课程内容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起到提高国民素质的“保底”作用;“扬长”就是课程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扬长”作用。

再次,在课程建设方面,北大附中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不让教师的教学经验跟随教师一起“退休”,该校动员和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参与该校的课程建设,通过模块课程优化、建立起始课规定动作标准,将教师的经验固化到课程方案中。

(4)关注教师成长

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发展有赖于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行为和调整角色。一是学校要考虑每位教师的发展。例如,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二是学校要考虑教师队伍的建设。唯有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胜任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要求,真正理解和自觉践行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例如,北京一零一中学正是教师以该校提出的“以自己的职业水准赢得职业尊严”为理念不断进步,才保证了北京一零一中学的“风采”依旧。

(5)实现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在于通过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拉近师生关系,最终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并满足其个性发展。例如,清华附中制定了“育人为中心,学生为主体,为了每一个学生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生发展目标。又如,人大附中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尽一切可能使学生的特长得到挖掘和培养。总之,学生的任何发展需求,都应得到教师的及时反馈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普通高中教育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重要内容。

(6)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管理者要高瞻远瞩,做好校园文化规划,为校园文化定调;学校管理者要身体力行,成为校园文化的积极践行者;学校管理者要通过自身人格展现、行为模式,体现校园文化的强大魅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重对师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让人性的光辉始终闪耀在校园。总之,普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应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动力。

(7)普通高中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更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在此,我们要坚持三点原则:慎行,适度和重诊断、促改进。

关于慎行。人是复杂的个体,往往错中隐含着对,对中隐含着错,此一时彼一时,现象和本质不一定是统一的,所以,非慎重、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其向错误的方向发展。

关于适度。人的本质是趋利的,过度的、只重结果的评价,将会导致功利。一旦教育被功利所左右,其效果自然是有害的。

关于重诊断、促改进。当教育工作者保持着对教育的那份神圣,保持着教育的本真自然,教育评价之路就会越走越宽。有时候,教育不仅需要很多的方法,更需要一种境界。

3.促进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以终身教育理念和职业教育观念为指导,正确认识与平等看待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凸显综合高中教育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征,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加大开设职业课程的力度。[3]将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和学校文化,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勇.如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1(4).

[2]曲正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与制度设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3]范国睿.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1(24).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上一篇:“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创生的文化解读 下一篇:本土知识与师范教育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