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悄然变脸

时间:2022-08-16 11:42:16

债券悄然变脸

由牛市转为熊市,2009年债券市场的走势让投资者无比煎熬。

债券市场悄然变脸

2008年债券大牛市掀起一波投债高潮,很多投资者对债市的未来充满信心,以为牛市会继续。谁知,债市刚入牛年就已悄然变脸。

2009年1月5日是交易所债券市场当年的首个交易日,此前已持续上涨1月有余的国债市场并没能在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继续强势脚步,上证国债指数以0.07%的小幅缩量下跌拉开了2009年的大幕。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事实果然如此。1月中旬,上交所国债和企债市场大幅回落。尽管债市在2月中旬出现过“抵抗”,股市的大幅下跌推动了债市上涨,但这只是一次短暂的上行,升幅并不明显。持续不足20天,这轮行情便被疾速的下跌所取代。直至5月下旬,仍未回到年初的高点,反而迎来了又一轮的调整。

7月下旬反弹,9月下旬回调,11月再次上涨,债市就在这样涨不高亦跌不深的变化中走完了2009年。

受累于债券的亏损,债券基金业绩低迷,一度大面积亏损。这让不少投资者惊呼:“债券也会亏损?”

此前,不少投资者以为债券基金是不会亏损的,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债券就像银行储蓄一样,不存在风险。2009年低迷的债券市场,给普通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由于业绩大幅下滑,曾经风光一时的债基规模也大幅缩水。有统计显示,在2009年初,具有可比性的83只普通债券型基金总资产为2600亿元,而截至第三季度末已减少到1106亿元。

可转债迎来春天

2009年,债市整体走弱,有一个品种却成为最大亮点,那就是可转债。2009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总体表现平平,国债全价指数仅小幅上涨0.17%,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信可转债指数却上涨33%。

新年伊始,债基遭遇寒潮,可转债就为投资者露了一手。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可转债指数大幅上涨649%。1月份柳工、赤化、大荒等3只股性强的转债涨幅均超过10%,债性强的南山、新钢等转债也在5%上下。

事实上,就在几个月前,可转债还遭到了基金经理们的遗弃。由于2007年的股市大牛,很多基金都重配股票。而2008年股市单边下跌,很多基金都选择了普债进行保本,可转债一直被边缘化。

股市逐步回暖,可转债借机火了一把。2009年第一季度,可转债表现突出,涨幅达到19.24%。4月上旬,随着股市的连创反弹新高,也成就了可转债市场的牛市。从为数不多的可转债品种看到,新钢转债、山鹰转债等新高一破再破,其余品种也均呈高位震荡态势。从10月中旬到11月初,可转债市场更是经历了一段大涨的行情,那些高票息的可转债尤其疯狂,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分析人士表示,除了股市转好带来的传递效应,债券型基金的强势参与也成了推高可转债价格的重要因素。因此,几只刚上市的可转债,更是连创新高。龙盛转债9月25日上市后,10月22日以142.97元收盘,12个交易日内上涨了近20%。如果与100元的发行价相比,它的涨幅已超过40%。安泰转债、西洋转债、龙盛转债、博汇转债、厦工转债的价格也都节节高升,粗略计算,这些可转换债券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达到30%。

企业债也有亮点

除了可转债,企业债也是2009年的一个亮点。

2009年,国债和企业债指数表现各异,企业债涨幅明显高于国债涨幅。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上证国债指数收报于121.33点,半年内累计小幅上涨0.02%。相比之下,上证企债指数上半年收官报134.04点,6个月里累计涨幅已经达到了1.06%。

企业债完全无视春节后一直处于调整中的债券市场。2月中旬,上证企业债指数便走出了一波连续上涨行情,2月17日更是大幅拉升,上涨了0.35%,收盘报于133.09,挑战前期历史高点133.40。其中,泰达债连续8天收阳,涨幅达到2.32%。

4月上旬,企业债指数继续上行,延续了屡创新高的行情。2009年上半年,企业债可以说是频创新高,下半年,涨幅虽然有所回落,但总体表现远远好于国债。12月中旬数据显示,存续期在5年左右的公司债和分离债,包括新湖债、江铜债、康美债等税后收益率接近或超过6%,而长虹债近期持续上涨后的税后收益率仍在6.5%左右。

上一篇:银行理财难如人意 下一篇:有用,才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