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堂的“放与收”

时间:2022-08-16 10:36:07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的“放与收”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一对关系是“放”与“收”的辩证关系。教师如果“放”得过度,学生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奔放不羁。所以,教师还得考虑“收”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如同“放风筝”一样,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一、要大胆地把风筝放出去

“放风筝”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放”字,人说“放是一种爱”。握在手里的风筝也叫风筝,但这样的风筝还有什么意义?教师占领课堂,学生被动地学习,就像风筝被老师攥在手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被攥在教师手里,被埋没了。所以说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大于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教师就得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把风筝放出去吧!

比如,在教学Book4,Unit-One Women of Achievement 单元的第一节导入课warming-up时,教师可以大胆地“放”,让学生对自己所知道的有关“women of achievement”即“妇女伟人”,进行举例,畅所欲言。教学中学生有的列举中国的“Song Qingling, Lin Qiaozhi, Zhang Haidi”,外国的“Jane Goodall, Jody Willians, Elizabeth Fry”.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还列举了时下很时髦的国际明星“Lady GaGa”。这样把学生“放”出去,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

二、要适时地把风筝拉回来

既要大胆放飞,又要适时地收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胆放飞学生,让学生自己体验天空的湛蓝与快乐。但如果无止境地放任自流,就会使学生挣脱教学的主题,偏离教学的主航道。不但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反而使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所以就像放风筝一样,要适时地把风筝拉回来。

在英语高效课堂上,在一定的讨论探究之后,学生对问题已经走投无路,教师应该采取“收”的方法,适当点拨,该讲解的还要讲解,这就是“收”。

比如,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翻译时会遇到语法问题,Without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see the many great masterpieces for which this period was famous. 这句话不但需要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里面的虚拟语气的语法知识,所以,教师就只能“收”,“叫停”学生,而给予适当的讲解。

三、要创造一个适宜的放飞环境

雨天不能放风筝,雪天不能放风筝,放风筝必须有放风筝的特殊环境。不是天天都能放风筝,不是处处都能放风筝,不是人人都能放风筝。必须有适宜的时间,必须有适宜放风筝的人。

在教学Theme Park一课时,我事先通过了解,知道了哪几位学生到过什么地方旅游,然后我给他们布置课前任务,让他们准备演讲介绍的话题:

What kind of activities do people do in the park?Could you tell us some interesting places you visited in the park?What kind of education you have got from your travelling?这样教师就给他们创造了一个放飞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成长。

教师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口时就收口”。这才是教学“收”与“放”的哲学,这才是教学“收”与“放”的辩证法。教师要锤炼到“放收自如”才能达到英语高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作者单位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中学)

上一篇:谈有效培养学生物理阅读的能力 下一篇:促进初中化学“学困生”转化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