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郁金香事件”:盲目炒作何时休?

时间:2022-08-16 08:39:55

中国版“郁金香事件”:盲目炒作何时休?

客观的规律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必然破灭,投机狂潮总有终结的时刻。“疯狂的郁金香”事件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残存的理性远离了市场,盲目投资行为的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它与纯粹的赌博行为并无两样。

1554年,奥地利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在奥斯曼帝国的宫廷花园里初识了高贵的郁金香,惊艳之余,他把一些郁金香的种子带回维也纳。经过悉心栽培,登陆欧洲的郁金香种子终于发芽、生长、开花了。第二年春天,荷兰的第一朵郁金香含苞待放。一时间,高雅脱俗的郁金香成了莱顿上层社会谈论的焦点。

17世纪的荷兰堪称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世界海上霸权,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荷兰人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商船数量多达1.5万艘,首都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1608年,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证券交易所即诞生于此。荷兰人无与伦比的冒险和开拓精神帮助他们取得了这些伟大的成就,但也许正是这种冒险精神,使它成了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由于当时荷兰人的投机欲望无比强烈,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难免不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机敏的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的鼓吹之下,荷兰人对郁金香的“倾慕之情”愈来愈浓,开始表现出一种近乎病态的倾慕与热忱,以至于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享有极高声誉的象征。人们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

从1634年开始,荷兰百业荒废,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赚到了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口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崩溃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

解析:

简言之,“郁金香事件”是社会集体投机获利心理造成的,后果是迟早要爆炸的炸弹传来传去,落到最后的人倒霉,造成社会经济恶性动荡,损害了经济本来的发展趋势。

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历史上,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的价格早已大大高出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以至于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是,客观的规律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必然破灭,投机狂潮总有终结的时刻。“疯狂的郁金香”事件生动地告诉我们:当残存的理性远离了市场,盲目投资行为的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它与纯粹的赌博行为并无两样。

一场由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同样引发我们对于经济泡沫的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早有论述: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格取决于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一旦价格超出市场的波动限度而远离价值,价格就失去原本意义。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大量市场游资的进入,投机者一般只是想通过“贱买贵卖”赚取差价,而对所买卖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及其价值并不感兴趣,他们一路追逐利润,致使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

应该说,“郁金香”也好,大蒜、绿豆、黄龙玉也罢,它们本无过错。然而,人们却凿凿实实需要从自己荒唐的疯狂行为中吸取些经验教训。只有保持足够的市场理性,才能避免掉进“疯狂”的漩涡。

上一篇:“马德里是通往欧洲和拉美市场的桥梁” 下一篇:建立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 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