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16 08:05:25

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 本文在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提高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管理学 教学模式

《管理学》作为高等院校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虽然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但多媒体的丰要作用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演示的工具,或者作为公开课上装点的道具,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如何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是《管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到各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带动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改变。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1)营造(或构建)新型教学环境;(2)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3)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其实质是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义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学能工具,而是要通过新型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建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信息技术为《管理学》课程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

当前,《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信息加’r的主体,而不是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如何真正成为管理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实现这样的教学改革目标,就不应离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应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管理学》教学信息系统,将学院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大学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Intemet)联为一个有机的教学媒体体系,为改革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1.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媒体例如幻灯、投影在课堂的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电子教室,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信息传播量大,同时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感染力,使抽象变具体,由静变为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多媒体计算机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作业练习,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参与活动就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2.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资源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超文本(Hypen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超媒体、超文本等方法表述《管理学》教学信息内容与学生大脑知识的网状结构相匹配,使教学信息内容走向形式多样化、思维个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白己的学习需求,寻找学习专业知识的切入点,并且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再把各种管理学学科知识进行有机的组织和链接,最后系统掌握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3.计算机的网络特性和虚拟特性,有利于解决管理学教育资源严重滞后现实需要的难题。

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特性,使得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使《管理学》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大大减少。通过建立学院教师教学素材库、学生在线学习资料库和电子作业系统,学生的《管理学》实验软件系统和实验案例库,可以把学院内优质的管理学教学资源集中起来,放在学院的管理学教育网站,供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或下载。利用计算机的虚拟特性,可以创立虚拟化的教学环境,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等,使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从而有利解决了目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而造成的师资不足,教学场地、图书资料紧缺的难题。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学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体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教学内容)这3个要素组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要增加一个教学要素――教学平台(教学媒体)。既然是一个教学系统,从系统的观点考虑,这几个要素不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信息化教学结构形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与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的内容,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之一;信息平台(信息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交流的激励工具。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开发和设计CAI课件,实施网络教学

CAI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管理学》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内容,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Pow-erPoint、DreamWeaver、Frontpage等多媒体制作软件上设计文稿,并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演播进行教学。教师还利用个人主页,设计、制作和网页课件供学生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跟踪辅导、即时应答,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可以即时得出训练成绩和答案以便使学生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利用公众交流平台实现课后的互动交流

公众交流平台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案例教学虽然跟学生能达到一定的互动,但课堂时间有限,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表达他们的观点,如何才能达到真正

意义上的互动交流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之一,而QQ群、BBS、博客等一些交流平台正好弥补了这点。例如博客具有公开性、互动性、公共性、即时性、私密性、个性化等特点,作为《管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渠道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有利于师生课外之间的交流;第二,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博客给了众多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第三,可以缓解教学资源的不足。案例介绍既不占用课堂时间,也给了学生课前讨论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3.利用网络实现《管理学》的远程教学

远程教学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向那些在空间和地理上与教师相分离的众多学习者进行的教学活动。实现《管理学》远程教学,学校需要建设管理学专业网上课程资源,包括网上教材、网上课件、题库、信息资料库、管理学相关的案例库等;开发研制《管理学》远程教学的软件平台;建设《管理学》课程网上实验室;建立远程教学的选课、教学、考试和学籍管理等管理机制;形成《管理学》远程教学系统的教学、科研、维护、管理等体系。远程教育把学习的支配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真实的回归,网上教学排除了时间、空间及人为因素的限制,学生可能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调取网上的信息、检索资料,在自己合适的时间点播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讨论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实施信息技术与《管理学》课程整合条件

信息技术并不是一经引入到教育当中就能够很好的与课程进行整合。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归结为以下几万而:

1.观念转变是“整合”的先导条件

首先实现“整合”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恕、的转变是首要条件,其中包括学科观、教村观、教学观等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为了建立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高校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能方面的培训。通过对教师的培训,首先培养起教师这方面的素质,才能够由他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2.网络平台的搭建是“整合”的基本条件

信息技术与《管理学》课程整合必须构建一个扩展性的硬件平台,而且要配上良好的配套设施和软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3.丰富资源是“整合”的重要条件

在资源建设上,首先要制定一个建设资源库的标准,即科学性、目的性、先进性、启发性。具体资源库的建设上可以从两个途径进行操作。一是购买;二是教师从网上下载整理和独立制作开发相结合,这样既快捷,效率也高,使用方便,同时资源的形式也要尽可能的丰富,为“整合”提供良好、强大的资源支撑。

4.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是整合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做到信息与课程整合,必须使学生具有基本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创造信息,且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主动性学习,所以要进行“整合”是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能力的。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管理学》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最理想结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可以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弊端,实现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学人才的教育目标。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语言的积累 下一篇: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