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时间:2022-08-16 02:41:04

高中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摘 要: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自主学习.亦就是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个性化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能够准确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运用,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支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并协助学生寻求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有意提示学习策略,并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变化。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模仿和记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一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式,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强调获得知识结论的同时,尤其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相关经验,让学生充分开展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并注意充分开展课堂的交互活动,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达成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并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等,从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目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书生老师深知其理,大胆探索,成就瞩目。他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反之,过去的语文教师醉心于一厢情愿,灌输知识,其结果导致不少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厌恶学习。总之,只有注重授予学生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重视以下学习方法:掌握利用常见工具书的方法;善于积累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学会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借鉴科学的记忆、思考的方法。授予途径可如下: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专门介绍(如魏书生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推广学生自己总结出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结练习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强调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的过程中尝试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重视阅读量的要求,不满足于每学期一本教材,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个性化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优美诗文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个性化阅读倡导在独立阅读基础上的合作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不拘一格。关于课堂结构,很多表演课做到了不拘一格,那么,试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否不拘一格?很多公开课是一种纯表演,是让人说喜不说忧的课,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不同,其学科创新内涵不同,为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新课改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中职学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意义 下一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