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时间:2022-08-16 02:36:10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比小学生有明显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希望通过自主思考来参与活动,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人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理条件。当然初中学生具有了发挥主体性的生理条件,并不是意味着学生的主体性就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还要受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个性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注意一些策略。这里的“策略”是指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数学情景中,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程序计划和实施措施。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起自主、合作探究动机的策略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兴趣则是儿童天生的以及强有力的动机因素。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他们的求知欲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动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能适时创设激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解直角三角形――测量》这一课时,先让同桌之间讨论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当学生发现所要测量的旗杆不能直接用尺去测量时,我提醒学生谁能从例1中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就被激发起来了,都想尽快从例1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们自学、思考都特别认真。最终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目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交流和合作的空间和机会,并在交流和合作前创设一种能激发起他们主动和积极参与活动的情景。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中,让学生推算一年有多少天时,向学生提出:“要算出今年有多少天,有很多种算法,看看你们能找到多少种?哪一种最简便?下面请各合作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比一比,哪一组协作得最好。”学生在这具有激励性的问题情景下,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很快就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了。实践证明,不管是自主探究或是合作探究,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动机(状态)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的策略

学生活动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活动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参与多少。我们要把学生要参与、要活动、要思考、要发展、要创新的需求融于活动中。这里要说明的是学生活动并不是单指学生形体上的运动,而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即让学生动眼看老师的板书和演示:动耳听老师的讲授以及同学的回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动口回答教师的提问;动手演算例题、习题和作图。只有让“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维。

三、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学生主体意识受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的制约,这就导致我校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够强。而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自己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自己的学习,这种活动才能不断地维持进行下去,外界的强加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首先,要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当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回答错误出了洋相,其他学生嘲笑时,教师应作出中肯的评价,擅于发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作表扬、少作批评,保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满足学生摆脱过失的需要、克服胆怯的需要。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强化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生对课堂教学应承担的责任,深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最终让学生明白他们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要持之以恒,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上一篇:中班“我们居住的地方”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下一篇: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