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导学式教法中的“导议”

时间:2022-08-16 01:17:38

浅析初中生物导学式教法中的“导议”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既是创造之才,时时既是创造之机,处处既是创造之地。”此话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由探索中求取新知识,在于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初中生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要求,要学好这门课程,关键让学生会根据已学知识和社会实践去理解,通过讨论寻求真理。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去获取新知识。在运用导学式教法中,利用好“导议”这一环节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案、学案的设疑,是课堂“导议”的前提。

一堂生物课,如果想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在上课前备教案、学案的时候,巧妙的设疑,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人人都有兴趣参与讨论,最终获取深刻的知识。例如:在备“植物体是一个整体”一节课时,本人巧妙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提出植物体为什么是一个整体?分别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让六名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结构和功能方面说明植物体是一个整体,其他学生可积极参与补充,探索答案。通过课堂运用,效果确实不错。这样导议,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加强课堂提问,是课堂“导议”的关键。

在备课中进行了周密的设疑后,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针对班级的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反映状况的不同等等,教师都要对课堂提问做相应的改变(包括时机、提问方式、讨论方法等),故此,一般长期任教某些班级对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利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脊髓与脊神经”一节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手被针刺一下,是先感到疼痛,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以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地说:“老师,不感到疼痛,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部分学生通过画图,讨论终于从神经冲动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得出了正确答案,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也让学生明白了光靠自己的主观印象是不行的,必须有理论依据。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通过由浅到深的层层讨论,掌握其内容。如在“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前面所学的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引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腌的萝卜咸菜为什么萎蔫?泡在清水中的萝卜为什么特别水灵?水分为什么会从细胞中进出?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展开,或提问、或讨论、或师生共同探究,使本节课重点、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明确了生物知识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培养了学生注重观察的习惯,为以后分析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生情况不同,提问、讨论的方式就不同。对于不喜欢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多注重引导,一环环的来,注意多鼓励,因为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节课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注重适应学生,只有这样,“导议”才会显得有声有色。

三、加强实验操作,是最有效的课堂“导议”方法。

自然界丰富多彩,生意盎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自然规律,如何明确自然界生命的特点。我想,让学生从实践中明确理论知识是现在生物教学的发展方向。这是因为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光靠语言文字是不能十分准确反映生物现象的。如果学生通过对一些问题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不为是最有效的导议方法之一。例如:学生学习“种子的成分”一节时,明确了其成分种类后,通过做实验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通过做“绿叶在光下制作淀粉”实验,同样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存在。通过“导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同时让学生明白了用事实说话的重要性。

四、适时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可为“导议”提供原始材料。

在适当的时机开展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有关的现象,可为导议提供原始材料和有利证据。例如: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庭或学校饲养一种或几种动、植物,写出观察日记,研究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规律以及与周围环境(光照、土壤、空气、水分、温度等)的关系。或让学生调查某一社区周围的环境污染状况。或让学生到野外进行考察,调查当地的动、植物资源以及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或近几年来数量急剧减少或增多的动、植物。通过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课堂导议中用此证据进行讨论,用事实说话,学生们发言更积极,知识理解更深刻。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也曾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不断的释疑、讨论过程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作为教师,不管是在备课,还是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都应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研究型人才,为中华民族发达奠定人才基础。

上一篇:浅析治安、刑事案件倒挂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下一篇:街道办事处主任半年工作总结会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