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人才培养与软件人生规划

时间:2022-08-16 01:09:32

软件人才培养与软件人生规划

对我国软件产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其挑战不仅来自于编程语言、编程模式、使用模式等的更新换代,更在于软件应用正在与各行各业的需求紧密结合,特别是物联网应用的兴起,让软件产业面临着跨多个行业、跨多个学科的新要求。我国软件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打造一大批多层次的优秀软件人才。而每个软件从业人员也只有认真思考并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抓住机会,提升自己。

摸索人才培养

在中国软件大会・2011论坛的软件人才培养分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徐玉彬和与会者一起探讨了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培养和选拔工程型、实用型、复合型软件人才,以适应软件行业的发展变化,如何积极推动软件人才队伍建设的话题。他介绍,2001年我国软件行业的人才队伍,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直接从业人员)小于30万人;2010年,软件专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伴随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软件人才队伍的规模也在扩大,并且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相对规模而言提高更快。

徐玉彬认为,根据目前软件行业的特点,项目管理人才和信息系统服务人才是新信息技术时代项目开发服务团队的核心,除了自身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对市场有全面的考虑并能够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面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从技术、技术应用方向,向技术管理、服务管理等方向转变的新形势,培养、选拔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软件行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IT老兵,15年前从事科研工作,后来从IT产业跨入了教育界的现任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杨利博士一直在从产业、科研、教育三个视角来观察中国的IT人才培养。他认为,目前中国的软件人才主要是靠学历教育培养,虽然现在中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有1003所大学从事工科的教育,有47万在校研究生,但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并不适应新型工业化的需求,存在产业脱节、行业标准缺位、人才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质与量矛盾等问题。

杨利博士在论坛上介绍了世界公认的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高校――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先进理念,其UROP大学生研究计划采用实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数据了解知识,了解最前沿科技,把学生当做成熟、平等的合作者,而不是仅当做学习者,把“生硬”的学科技能转化为丰富的职业素质。他同时分享了东软十年IT教育的实践经验。

在他看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面向产业和新型工业化的教育没有实现成功转型,因为工程教育延续了学科教育的思路,“破坏性创新”才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机会。同时,他呼吁将“卓越工程师计划”真正落实。

北京赛迪经略管理顾问公司副总裁封殿胜博士则提出,目前我国软件产业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形,大部分集中在做软件开发的“软件白领”这一中端,而高层次、复合型的“软件金领”和熟练的低端编码人员“软件蓝领”十分短缺,要有效培养、激励软件人才,优化软件产业人才结构。

把握软件人生

在如此的产业教育培养环境下,每个软件从业人员该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抓住机会,提升自己呢?

多年来一直从事搜索引擎营销研究,有着深厚造诣的adSage SEM行业首席分析师付增学同与会者分享了他自己对软件职业生涯设计的看法。他将软件人生30年规划为三个阶段:第一个10年卖体力,第二个10年卖经验,第三个10年卖信誉。他认为,对于软件从业者,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一定要放开视野,关注市场趋势,选对行业、市场至关重要。

“做软件架构师可能上天堂,也可能下地狱,要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论修炼自己。”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具备丰富的架构设计、产品和项目研发管理经验的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合作伙伴首席架构师周恒在论坛上以幽默风趣语言向与会者介绍,软件架构师必须系统地思考问题,保证客户的真实需求得到满足,从结果出发思考架构。软件架构师的思路应该从客户出发,而不是自己;从业务出发,而不是技术;从服务出发,而不是函数;从需求出发,而不是编程技巧……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沟通、领导力等软技能。

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吴国斌博士则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独特的软件工程理念、模式和课程设计,并给在场的即将要毕业的软件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好消息:今年就业形势大好,很多大公司都要招聘很多人,微软也会在项目经理、软件设计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方面招聘超过300人。在微软看来,老师就是学生的私人健身教练,提供各种各样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肌肉和身体”。微软鼓励学生多看书,多参与团队协作,多做结队编程,充分互动等。

丰富精彩的软件人生就在脚下。

上一篇: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互动 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 下一篇:软件推进IT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