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美

时间:2022-08-16 11:27:04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感受数学美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爱美天性最为突出的时期,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在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理论的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美,使小学生受到审美教育,从而热爱数学。

【关键词】小学生 感知 认识 数学美

一、让小学生认识数学的统一美

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协调。没有哪门学科有象数学这样的严谨与统一,就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借助于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而化归为整数(分子)的加减法来实现的。复合应用题是通过适当的分解化归为若干个简单应用题来解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是通过割补法等方法化归为简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的……这一系列都说明了数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让学生感到,学数学就象走楼梯一样,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是很容易学的,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让学生明白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数学内容的简洁。例如乘法是加法(相同加数)的简化。 A+B=B+A则简洁的表达了加法的交换律,比起语文的背诵课文,是多么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啊!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先斯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可以说是当今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语言文字,用这10个有限的符号能写出无限多的数。

用字母表示的数量、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也具有简洁美,例如:姐姐比弟弟大4岁。

弟弟1岁时,姐姐1+4=5(岁)

弟弟2岁时,姐姐2+4=6(岁)

弟弟3岁时,姐姐3+4=7(岁)

……

这里的每个式子只能表示出某一年弟弟与姐姐的岁数的关系。若用a表示弟弟的岁数,姐姐的岁数用a+4表示,就能简明地概括出任何一年他俩的岁数关系。

三、让学生探究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性是指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现实世界中到处都体现了对称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生活中的各种动植物的形体,许多建筑的设计,更有祖国大好河山中漓江山水的到映等等,数学的美融入了整个大自然。这也同时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其他学科往往也要借助数学中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对称是指整体各部分之间的相称、平衡或相适应。它是美的重要特征。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界中,从各种动物的形体到众多的植物花朵枝叶;从小到肉眼难以看见的原子结构到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具有奇妙对称性的物体比比皆是。小学数学也同样如此,存在着许多对称美。

例如,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体现了等式两边对称平衡的美。再看下面的“金字塔”之花。

1×1 = 1

11×11 = 121

111×111 = 12321

1111×1111 = 1234321

11111×11111 = 123454321

111111×111111 = 12345654321

……

它显示了一种有序、对称、和谐的结构。

四、让学生表现数学的直观美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许多图形和算式。是学生接触得最多和最频繁的。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努力开发它,让我们的学生觉得快乐,觉得它的重要性,从而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如数学活动中的拼组图形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一方面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并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图形之间的神奇变化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组成五彩缤纷的造型,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有趣的拼摆活动中受到数学审美教育,并初步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凭借直观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因此,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享受到喜悦,产生美感,教师就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图像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美的情境。真是一幅动感画面激起千层浪,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展开了联想和讨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已呼之欲出,同学们已经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已然写在脸上。同学们的拼图方法层出不穷,最富有创意的是有的同学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菱形。

五、让学生去创造美

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创造美,方能达到以美促智、以美育人的最终目的。诚然,小学生由于知识经验、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作出尽善尽美的创造。但是,对于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于美的追求意向以及跃跃欲试的创造愿望,教师应给以鼓励。例如:在教学求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不直接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而用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纸板让学生自己进行剪、折、拼等实践操作活动。通过这些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计算梯形面积的公式。教师稍加归纳,把学生中的不同方法加以整理,就可以得出不同的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发现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地把较生疏的梯形转化成自己掌握的图形,从而推出了公式。整个过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师生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数学知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具体事实和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学好了数学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教材中的《设计旅游路线》、《铺地砖》等数学实践活动,都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能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安排,既可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渗透美的教育,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王国里充满了美丽的花朵,充满了美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上一篇:让“生活情境”为数学课增添亮色 下一篇:论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