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小儿夏秋季腹泻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6 09:13:52

综合治疗小儿夏秋季腹泻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寻求治疗小儿夏秋季腹泻的有效快捷方法。方法:患儿脐敷丁香开胃贴(1次/d)的同时,用幼泻宁冲剂的生理盐水液灌肠,并保持4 h以上,2次/d,并口服双黄连口服液,3次/d。结果:36例患儿中,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1%。结论:外敷肚脐、灌肠和口服给药的综合疗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综合治疗;小儿;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086-02

小儿夏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2年,作者应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36例为2003、2004、2005年8~10月的腹泻患儿,年龄6个月~4岁,平均年龄2.5岁。男性20例,女性16例。他们均伴有发热头痛,肠鸣呕吐,咳嗽流涕,大便稀溏,次数增多,甚如水样或蛋花样,黄或黄绿色,无腥臭味。血尿常规均正常,大便镜检见脂肪细胞及少量的WBC。大便稀释,离心后上清液于电镜下观察,32例见到人类轮状病毒。32例伴轻度脱水。

1.2 治疗方法

1.2.1 所用药物丁香开胃贴(湛江市皮头区寸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646,1.2 g×3贴),成分:丁香,木香,白术,苍术,砂仁,白豆蔻,冰片;幼泻宁冲剂(成都迪康制药公司,国药准字Z51021344,6 g×6袋),成分:白术,炮姜,车钱草;双黄连口服液(众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565,10 ml×10支),成分:黄芩,连翘,金银花。

1.2.2 用法用量 患儿均于肚脐处外敷丁香开胃贴,1.2 g/(次・d);再将幼泻宁冲剂溶于生理盐水中至50 ml,用注肛器连接顶端涂有少许凡士林或液状石蜡的16~18号导尿管,轻轻插入10 cm左右后,缓慢注入药液并保留4 h以上,其用量为:1岁以内6 g;1~2岁9 g;3~5岁12 g。同时口服双黄连口服液,3次/d,用量为:6个月以内3 ml,6个月~1岁6 ml,1~2岁10 ml,3~5岁15 ml。若患儿呕吐不止,不能进食,可将双黄连口服液混进幼泻宁冲剂溶液中一同注进内。

1.3 注意事项

①重、中度脱水患儿应先补充丢失的相应水分,再用此法治疗;②往内插导尿管及注射药液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导尿管或药液刺激肠壁而产生便意;③药液灌进后应保持1 h以上。

1.4 疗效评价

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提出的疗效判断标准[1]。①显效:治疗1 d,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3 d,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治疗3 d,大便性状及次数无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甚则恶化。

2 结果

本组36例患儿中,显效16例(44.44%),有效15例(41.67%),无效5例(13.89%),总有效率86.11%。

3 讨论

小儿夏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由于小儿脾常不足,运化乏力,乳食不知自节,脾胃虚弱,清浊不分,升降悖逆,并走于下,形成泄泻。又由于脾胃易受湿、暑、风、寒和饮食所伤而患腹泻。夏秋季节,天暑下逼,地湿蒸腾,酿成暑湿之邪,侵犯脾胃,困遏中焦而作泻。炎热夏季,儿童多喜凉贪冷而遭风寒,风伤肺卫,寒伤中阳,若与湿相合,留恋脾胃则为腹泻。另外,小儿常不注意饮食卫生,多不洁饮食,外部淫邪随之入内,蕴温蒸热,壅遏胃肠,形成泻泄。寒湿疫毒为致病主因;脾虚湿盛为发病关键;泻泄致伤阴耗气,升降失调为病理变化。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夏秋季腹泻为其感染人类轮状病毒后[1],该病毒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引起小肠上皮细胞损伤,使小肠绒毛缩短,绒毛细胞破坏、病变,致双糖酶活性降低,钠与糖吸收障碍的渗透性腹泻[2] 。腹泻除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毒力、定植能力有关外,还与机体的营养、免疫系统及特异性物质(SIgA)的量密切相关。因此比对抗腹泻因子更为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恢复并维护肠道黏膜屏障的生理功能,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所在[3]。

丁香开胃贴所敷之脐处,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其筋膜与腹膜直接相连,药物直达病所,且方法简便,患儿易于接受。由肛肠所给的药物经肠道吸收较口服吸收快,同时避免了药物经口服后消化液的酸、碱度和酶对其的影响与破坏,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也克服了药物口服引起的胃肠不适及中药苦涩难咽的缺点。药物到达病所的局部浓度较高,并可在肠道表面形成保护膜,促进水肿、炎症、溃疡的修复,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肚脐属中医的“神阙穴”,归属任脉,任脉分布于胸腹正中,与足三阴经和冲脉等交会,有总任和调节诸阴经的作用。通调冲任,可以治疗呕吐、呃逆,胸、脘、腹疼痛等[4]。“神阙”属任脉之大穴,有回阳救逆,调理脾胃之功能。开胃贴通过“神阙穴”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在于此。

丁香开胃贴中的丁香和胃降逆而止呕,木香疏肝行气、和胃止痛;苍术与白术健脾燥湿,养胃止泻;豆蔻与砂仁温胃暖脾,消胀止呕。幼泻宁冲剂中的车钱草入肝、肺经,利水渗湿,分清别浊而止泻。《本草纲目》:“导小肠热,止暑泻痢。”炮姜辛温之性不比干姜强烈,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发散之能不及生姜强大,作用缓和持久, 温中止痛止泻,较适宜于幼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丁香与苍术均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5,6];白术具有促进胃排空和小肠的推进作用[7],木香能对抗胃肠平滑肌痉挛性收缩,促进内源性胃动素产生,加速胃排空,因此二者均有止呕的作用;冰片具有止痛、抗菌消炎和透皮促进剂的作用[8,9]。所用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抑制人类轮状病毒的活性[10],促进腹泻的痊愈。以上诸药共用,局部吸收和全身调理相结合,达到健脾止呕,和胃止痛,温中止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祯祥.医学病毒学基础与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16.

[2]张骠.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中医治疗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3,(2):27-30.

[3]张俊侠,郭东文,刘庆伟,等.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1993,8(4):197-198.

[4]张家维.针灸学基础[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83-86.

[5]卢丹,李平亚.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4):58.

[6]李曼玲,范莉,冯伟红,等.苍术的化学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11(4):79.

[7]殷静先.白术的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6):527.

[8]吴寿荣,程刚,冯岩.冰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1,32(12):1143.

[9]杨勇,胡远.透皮促进剂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0,11(2):92.

[10] 陈智.双黄连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附72例对比分析)[J].江苏医药,1996,22(4):286.

(收稿日期:2007-08-14)

上一篇:清开灵注射液辨证使用临床分析 下一篇:中医治疗消渴证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