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时间:2022-08-16 08:57:12

完善我国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对股票期权的确认、计量和揭露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以期为企业实践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时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股票期权 会计处理

股票期权(ESO)是指企业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其高层管理人员(或经理人)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通常在5―10年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一般10万元以上),通过授权程序,经理人才能行权,但其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行权或弃权。简言之,它是一种物质激励机制,其目的是激励经营者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以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双赢的目标,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一、股票期权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1、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及其存在的问题

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一方面确认资源(服务)的流入,反映随着这些资源使用而产生的费用;另一方面,也要反映作为报酬而发放给员工的股票期权这一权益工具。

股票期权通常涉及四个主要环节:授予、可行权、行权、出售。与会计确认相关的日期主要是:授予日、服务日、等待期满日、行权日和到期日。在这几个时间点里,哪个时间点上应该确认股票期权呢?我国股票期权会计确认上存在三个时间点:初始确认、后续确认、终止确认。首先,初始确认。从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规定中可知,目前企业对于为取得员工的服务而授予的股票期权大部分作为企业授予日的成本费用处理,以后只在授予日到行权日之间进行一些调整,而未在授予日到行权日之间对股票期权进行摊销。因股票期权的时间点比较多,没办法督促企业统一操作,这为企业在进行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时实施费用、利润的控制提供了机会。其次,后续确认。目前企业允许员工行权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两种:一是取得股票期权的员工必须在企业服务满一定的年限才可行使权利;二是取得股票期权的员工必须要使企业达到一定的业绩才能行使权利。后续确认只需对后续计量与初始计量之间产生的差额进行调整。因此,在未达到企业规定的时间或条件内的会计期间内,若员工中途离职等使得股票期权没有获得授权而失效的,则应按实际授权的股数进行调整。最后,终止确认是相对于初始确认而言的。终止确认时企业在行权日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应转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将其转入股本,未行权部分转为资本公积即可。这一确认通常在员工行权、自愿离职、退休、丧失行为能力、死亡或公司控制权变化时进行终止确认,有两种情形:一是顺利行权,二是期权失效。在这两种情形下,虽然最后没有行权,但不能改变经理人为此提供了服务的事实,不能改变企业对已确认经理人服务资产的消耗和收到服务时确认的权益增加,故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未做详细规定。

当前企业对股票期权的确认有多种确认观并存,即费用观、利润分配观、特殊权益观、或有事项观、非会计对象观。

费用观在股票期权会计的确认观中居主导地位。费用观认为,对员工已提供的或将来要提供的服务进行的补偿应确认为费用。这种确认可能会阻碍公司采用和继续使用股票期权计划。利润分配观认为,股票期权价值是企业把等于股票期权公允价值这一金额的未分配利润拿出来分配给经理人,但是其在授予日,经理并没有获得所有者身份,即使经理人能够参与利润分配,但此时利润尚未形成,普通股东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利润分配。特殊权益观认为,股票期权兼有权益和负债两者的性质,在处理时容易产生分歧和混淆。或有事项观认为,股票期权是企业给予期权持有者的一种可产生或有认股权,并产生或有普通股项目的或有报酬。但它处理方法与现行财务制度有冲突,或有事项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更不能真实反映股票期权的经济实质,未确认其产生的费用,使得企业利润高估。非会计对象观认为,股票期权不符合费用的定义和现有的所有会计要素的定义。股票期权作为一项制度创新,确实有其特殊之处,但仅因为这个原因,而将其排斥在会计确认的范围外,与会计职能相悖。

2、股票期权会计的计量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股票期权会计计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量方法的多样性。股票期权计量方式包括内在价值法、最小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首先内在价值是指股票期权存续期间任何时点期权的行权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差额。因行权价格往往就是期权授予日股票的市场价格,故授予日的期权价值常为零。行权价由公司管理当局自由确定,故管理当局可通过行权价的确定来调节期权成本,便于公司管理当局操纵利润。其次最小价值法是指看涨期权的购买者愿意支付的最低金额,该金额有权递延行权价格至期权有效期末的价值,即预期股价波动率等于零,不考虑利息因素的期权最小值。虽然其考虑了部分期权的时间价值,但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上,股价波动性为零是不可能成立的。最后公允价值法所计算的期权价值往往比内在价值法或最小价值法高,企业为此就要确认一大笔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一些大范围实施股票期权企业的利润造成不利的影响,影响股价,从而削弱股票期权激励效果。但它有效地克服了内在价值法和最小价值法忽略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的缺点,并充分考虑了授权期、股价的变动、无风险利率、股利等与股票期权价值密切相关的因素,所得出的结果则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或其他方提供类似服务的,应以授予职工和其他方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股票期权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因此它的价值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新准则并未规定使用何种办法确定股票期权公允价值。

3、股票期权会计信息的披露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于股票期权不仅要求有表内确认,还须进行表外披露。但是针对股票期权的披露,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依,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显得比较随意,加之我国准则要求披露的信息相对比较简单,上市公司也不例外。即使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发展的实际情况下,企业的披露依然不多,严重削弱了财务报表的质量,对信息使用者有较大的模糊性和误导作用。

二、完善我国企业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建议

1、合理确认股票期权

(1)统一初始确认时间。股票期权确认的时点目前主要是授予日确认和行权日确认两种观点。选择授予日作为初始确认时间,是因为在授予日企业与被授予人都确认了股票期权计划条款,职工开始为得到股票期权而努力工作,企业也开始承担义务,因而应当在授予日对股票期权予以确认。将补偿费用在期权计划实施期间摊销,符合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反映了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也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因此,在授予日确认是较为恰当的。

(2)选择合理的确认观。选择合理的确认观,对经理人股票期权的价值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费用观、或有事项观、利润分配观、特殊权益观、非会计对象观五种观点,其最大分歧在于费用观和利润分配观之间的差异。利润分配观以企业赠予长时间为其服务的经理人股票期权来分配其为利润增长做出的贡献为前提,与企业可能赠予刚招聘来的经理人的实际情况不符。此外在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不多的情况下,过多地赠予股票期权会限制股票期权的赠予数量。考虑利润分配观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费用观更为合理。新会计准则中也规定: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才可行权的换取职工服务的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和资本公积。从该条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与国际接轨,也采用的是费用观的观点。

2、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方法

使用公允价值法计量,一方面能够避免企业按不同类型股票期权进行不同处理的混乱状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使得企业承担的费用增加,利润降低,有助于压缩股市泡沫。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就是授予股票期权的有关各方所能接受的价格,其由期权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构成。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价格是表现股份期权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企业应根据市场价格或按相同条件下可买卖期权的市场价格计量授予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

3、加强股票期权相关信息的披露

股票期权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对于提高财务报表的披露质量使得投资者更好地理解、掌握信息,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相应标准逐步融合。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应主要披露以下两方面事项。一是与股份支付有关的信息:当期授予、行权和失效的各项权益工具总额;期末发行在外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行权价格的范围和合同剩余期限;当期行权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以其行权日价格计算的加权平均价格;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企业对性质相似的股份支付信息可以合并披露。二是股份支付对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当期因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而确认的费用总额;当期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而确认的费用总额;当期以股份支付换取的职工服务总额及其他方服务总额。

4、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由于目前我国股票期权相应的法律法规很少,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与严谨,对如授权日、行权日等要素予以明确规定,对企业进行公允价值估计时所采用模型的范围进行规范,并具体规定哪些模型适合哪些类型的企业、适合企业的哪种情况,以缩小企业自主选择的范围,使公允价值的估计更为可靠准确。此外,还可以制定股票期权的试点法规,并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配套,明确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条件和股票期权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必备条款。

5、政府加强会计监督

在我国,政府对股票期权的实施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人和许多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内部股票期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对股票期权制度的走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有规范股票期权的会计核算,才能确保股份支付相关交易被正确处理,不被利用进行财务造假和盈余管理,我国的股票期权制度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Greuning,H.V. International Finacial Reporting Standards.A Pratical Guide[M].The World Bank Press,2006.

[2] 蔡克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会计之友,2006,12(2).

[3] 李刚:谈股份支付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会计),2007(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硕士研究生“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 下一篇:对葛洲坝集团宣传工作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