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会计管理信息化应用策略

时间:2022-08-16 08:27:24

企业的会计管理信息化应用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了快速发展经济环境下的会计管理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制定出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管理;信息化

一、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会计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一)信息化为会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

信息化的不断实施给企业管理发展带来了更多发现风险、分析风险和解决风险的方法和理念,让企业能够更加精确地找到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加以改进和纠正。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将企业的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实现有机结合并能够将其用来作为新的风险防范工具,可以有效减少和防止发生错弊现象,促进企业的各项活动能够更加健康的进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信息化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

(二)网络普及应用带来会计管理的风险

当今社会,网络发展速度迅猛,已经渗透和普及到了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网络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集成管理工作上,网络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逐渐被广泛运用。不但是本地部门,网络也能够把异地分支部门进行连接。但是由于网络具有开放的特性,企业的各项机密信息也有可能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被泄露。而会计信息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病毒的侵扰,并且内部人员的非法访问有着很高的成功率,一旦信息泄露将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信息化环境下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合理建议

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虽然在结构上较为完整,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已经明显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继续沿用老的会计管理工作方法已经无法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切合,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因此,必须要在原有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上建立起新型的会计管理体系,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重要的内部监督部门,同时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企业必须要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并及时向企业管理部门作出反应和报告,确保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及时制定方法解决问题,进而防止内部控制产生失控的现象,促进企业实现控制目标。

同时,在信息环境下必须要强化主要责任人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否做的到位、评价是否客观准确也直接会影响到企业各项决策的制定,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意义。所以,审计人员需要从客观的审计角度出发,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用客观准确的事实依据来制定公证的评价尺度。统一评价的标准,对经济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从单位的客观实际出发深化被审计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内部控制。

(二)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做好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企业会计系统进一步进行完善,充分发挥账务处理的权限,尤其是在电算化环境下,必须要明确和界定责任,对重要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

其次,企业应该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让各部门、岗位、员工都能够各司其职,充分了解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同时,企业还需要强化实物接触保护制度以及内部稽核制度。

再次,对各项工作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对控制标准作出衡量,并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定期的考核,让员工能够有目标和动力来完成各种任务,以促进完成预期的目标。

(三)提高对信息化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的控制

要对计算机系统控制加强管理,优化会计管理系统,对会计部门的实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保障会计软件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以避免外界的入侵和干扰。要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及时找到和发现问题,对系统进入权限进行设置,做好机密信息的保密工作。同时,要设置专门的系统维护管理岗位,以便于对系统进行及时的优化和改进。不定时的对系统软件进行维护和更新,让会计系统能够始终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当中。

(四)加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档案的管理

1、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各项软件以及使用资料等都应该被当做会计档案来保存;在还未能打印成书面资料的时候应该把会计数据进行妥善的储存和保管,及时备份相应的资料,各种记账的凭证、分类的账本、和各种日记账都应该及时打印输出,并且按照税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相关要求对账簿报表进行打印。

2、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相关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办法。要用优质的磁盘等存储设备对会计档案进行储存以及备份,而档案数据的备用盘需要和储存盘进行分开保存;对存储设备做好防腐、防尘等保护工作;要对各种数据档案进行编号,并且要标注好文档的内容和时间等,制作档案管理的文件卡片。

3、建立信息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需要会计档案数据进行定期的备份,并设立相关的查询登记表,将备份的时间、数据以及数量等进行明确的标注;与此同时,由于存储设备所存在的特殊性质,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必需的检查和复制工作等,以防止信息遗漏或者损坏。

4、建立信息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信息化的会计档案的各种内容要分别设置相应的权限。如果是常见的普通数据,那么可以在全公司进行大范围的共享和使用;而如果是单位机密的相关文件信息等只能提供给相关的人员查看和使用;而数据结构文件以及程序文件等只能由主管人员或者是程序的设计人员使用。设置这样的权限,使得电子档案信息更具安全性,避免了人为修改的可能。

(五)健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建设

会计委派制是传统的会计管理中的一项优秀管理方法,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会计委派制就更应该发挥出它的有力作用。就目前我国企业而言,财务责任人在企业监管方面的工作并不全面。现行的财务负责人制度在财务监管方面涉及到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在参股企业延伸监管方面缺乏必要的具体规定。在企业财务实际的监管过程中对监管的权限容易产生偏差。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委派人员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财务委派负责人需要从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履行各类职责的同时努力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财务负责人在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称职的财务负责人,必须要具备相关的素质,才能够真正满足这一岗位的需求。必须要具备专业和熟练的业务知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对财务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形势也给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使命,同时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首先,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在工作中具有强有力的责任感,乐于学习,敢于承担责任,能够坚定自律,保持高度的警惕,敢于去维护所有者的权益。其次,财务负责人必须要拥有足够的经验和熟练的专业知识,对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也需要熟记在心,拥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会计委派人员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能力和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便于日常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最后,财务负责人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在工作中善于协调,尤其是在日益发展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更是要求财务负责人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财务负责人的监管作用得以真正实现。(作者单位:浦项(大连)软件园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谷文辉.电算化会计管理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5).

[2]徐华.浅析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5).

[3]刘颖.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22).

[4]杨硕珍.信息化会计管理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上一篇:QQ抹黑,谁推倒了信任的多米诺? 下一篇:不是所有灰姑娘都会遇到白马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