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的困境及教育途径

时间:2022-08-16 06:26:50

名著阅读的困境及教育途径

摘 要 由于多种媒体对书籍阅读的冲击,大众文化对经典的消解,教育方式对名著阅读的影响,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探索名著教育的各种途径,如通过名著选文教学、名著导读以及其他教学活动,让学生见识经典,熟识经典,在当前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文学教育 名著 阅读教学

与一般的短章时文相比,文学名著的阅读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从语文教学层面上来说,文学名著给文学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它把整本书的阅读作为教学的对象,完善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局限于词、句、篇的教学,而忽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二是从人与社会发展层面上来说,名著阅读可以为学生的精神发展与专业发展作准备,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就对名著阅读提出了“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1]的明确要求。而近两年来,“读整本书”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界的重要话题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青少年的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的现状总体上是不容乐观的。相关调查发现,青少年的阅读表现为“阅读量减少 ,阅读比重降低 ,阅读情趣与品位下降和阅读消费偏低等”现象[2]。

一、名著阅读的困境

1. 多种媒体对名著阅读的冲击

图书作为传播信息、承载文化的媒介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从近代以来,随着报刊、收音机、电影电视以及国际互联网等媒介的出现,人类在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娱乐上进入了一个多种媒体并存的时代。而今国际互联网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使人们获得了巨大的便利。于是有人预言读图时代即将来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剧,我们越来越注重实用信息的阅读,而逐渐远离经典名著的阅读。与工作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相关的信息类杂志备受读者青睐,信息的阅读形成了当今社会的一股潮流。由于电脑、手机等媒体在内的信息传播媒体不断地介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每天有限的时间正在被各种媒体所瓜分,坐下来阅读经典名著的时间越来越少。

2.大众文化对经典的消解

在经济全球化、生存数字化的今天,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断碰撞和交融,以工业时代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也席卷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社会的到来,文化不断走向大众化、商品化,在阅读方面出现了通俗化、快餐化、卡通化的趋向,在一些人看来,经典名著的阅读已经成为过时的、古板的象征。

3.教育现状对名著阅读的影响

从语文学科教材的编排来看,我国现行的中小教材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指导他们的阅读兴趣方面考虑不够;从课堂教学的取向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课上得“完美无缺”,不注意课外的拓展和迁移。长期以来,我们为了对付高考,采取“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对策,许多不大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的长篇文学作品,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即使偶有将它们纳入教学,也是从应试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肢解式的分析,使之成为学生训练的材料。急功近利式的应试教学遮蔽了经典名著丰富的意蕴和应有的价值,而橛Ω陡呖级实施题海战术也消耗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使他们几乎无暇阅读经典名著。

二、探求名著教育的途径

名著具有思想内涵的丰富性、结构体例的复杂性、阅读时间的延续性等特点,与一般的文章相比,文学名著首先是文学作品,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相比,文学名著又是属于经典名著。因此,名著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教育,更不同于一般的文章教学。

名著教育的目标应该有三个层面:一是“名著知识”的教学。“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名著阅读教育而言,就是让学生了解名著是什么,如何阅读名著等,它强调的是“知识的认识功能”。二是“文学作品”的教育。文学是人学,作为文学作品的教育,其本质就是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对话,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理解,通过作品独特的言语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发挥文学的“情感陶冶功能”。三是经典名著的教育。经典作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怀,凝聚了每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人类的生存智慧,作为经典名著的教育,是对经典作品中所蕴含本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认同与传承,对人类优秀文明的理解与吸收,对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维护与对终极关怀的守望,强调的是“文化的传承功能”。

从目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名著教育可以从下面三个途径来实施。

1.窥斑见豹――名著选文的教学

自从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以文选型的语文教科书取代了“四书五经”,成为语文教材的主要模式,语文学习也就由古代的读整本的书转入到读教材中的选文。“叶老一贯主张应让学生学习阅读整本书,教科书没有节录整本书的条件,那么把整本书的一部分选作教材,让学生‘尝’整部作品的‘一脔’,进而在课外读整本的书。”[3]这应是现当代语文教材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基本策略。

“名著选文教学”就是通过这一“选文”的教学让我们去见识整部名著。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如果单从选文的角度进行教学,则通过文本的言语形式,与黛玉一起走进贾府,用心感受贾府非同寻常的环境特点与人物性格,与书中的主要人物构成多重对话关系,从而丰富其精神,敏感其心灵。但作为《红楼梦》选文的教学,其目的是见识《红楼梦》这部经典,因此有必要增加《红楼梦》知识教学和《红楼梦》文化熏陶,如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了解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感受《红楼梦》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世界,探讨《红楼梦》的意蕴与意义。

当然要从名著选文教学中达到“见识经典”的目的,需要有一些配套措施,如名著选文要尽量体现原著的精华和主要人物的精神,甚至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节选名著,以便让学生通过这些选文的阅读对整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人教社编制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在选文上有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由一部名著或这部名著的几篇选文组成一个名著单元,如《红楼梦》选文单元。它由四篇选文和一篇《红楼梦》导读文章组成,这四篇课文突出宝黛爱情这条主线,也了反映了贾府的矛盾及衰亡的原因,同时也顾及到这群被欺压的女性形象,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感受这部名著的魅力,符合名著选文的基本要求。

2.教是为了不教――名著导读

通过对选文的教学来达到了解整部名著的“选文教学”只是名著教育的一种途径。对于名著教育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阅读整部名著,那就不是用几堂课的教学所能解决的,需要寻找一种恰当的教育途径,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课外的自觉阅读,这种教学途径就是“名著导读”。它包括:一是名著书目的指导,二是名著阅读的指导。与一般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相比,经典名著的阅读是一个比较漫长、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根据名著阅读的不同要求,我们将学生的名著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给予指导。

(1)了解性阅读指导

“了解性阅读指导”就是指导学生了解名著的概况,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一部名著在不同阅读条件下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阅读目的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条件相对简陋、阅读时间相对仓促,如在一节阅读课上阅读一本名著,或是在图书馆、书店短暂的时间内,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名著,可以通过选读、跳读的方式,如阅读名著的序、跋、前言、后记等要素来了解名著的基本特点,也可以选择名著的重要章节,如开头以及典型的情节等,或是对作品某一方面,如人物、结构、语言等要素进行细细品味,以把握全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人物的基本命运。

如果阅读条件比较理想,有适宜的阅读环境,有充余的阅读时间,如节假日、寒暑假等,应该认真地从头到尾地细读,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的基本性格,作品呈现给读者的基本思想倾向等。既然是细读,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如学会做“读书笔记”等。撰写名著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阅读中做笔记,如摘录文中描写精彩的语言、概括体现作品重要信息的语句,包括表明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记录作品的难懂语句等;二是在阅读后做笔记,如概括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内容的初步理解,提出对作品理解的疑难问题等。从某种角度上说,读书笔记是记录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的初步认识,是学生阅读心理的外在显现和阅读名著的外在见证。

(2)感悟性阅读指导

“感悟性阅读指导”是要求学生将名著当作文学作品来读。文学作品的阅读特点是以读者之心去会作者之意,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具体地说,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原著或撰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生发“感”的内容,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要写好“名著读后感”,最关键的一点是读者(学生)要与作品中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对话”关系。文学名著的阅读,就是读者与古今中外的大师和作品的人物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地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4],文学名著永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3)探究性阅读指导

“探究性阅读指导”是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名著阅读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阅读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收集与名著解读有关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分析w纳,对名著中表现出来的情感、观点与态度等进行解读、鉴赏、评价,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开展名著探究性阅读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一是撰写“研究综述”,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收集、归纳与名著阅读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各种专题性研究奠定基础。学生在收集、整理、归纳前人主要包括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消化、接受专家学者的思想、思维的过程,丰富对名著内涵理解的过程,也就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过程。撰写“名著研究综述”,首先要收集专家学者关于这部名著的研究成果,在这方面,老师的指导作用特别重要;其次是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撰写一篇关于这部名著的研究综述,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用学术性研究综述的规范来要求学生,但是有一点学术规则必须遵守,那就是尊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研究综述中各种论点的后面必须注明原作者、标题、出处等。

二是进行“名著专题研究”,即学生在“名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根据名著本身的特点选择一个角度,或对人物性格进行重新认识,或对作品的意义进行多层面地解读,或是对作品艺术特色进行赏析、或对作品得失进行评价等等。比如研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可以结合《〈呐喊〉自序》重点探究鲁迅的小说创作观,如研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们可以重点分析作品的象征意义,研读钱钟书的《围城》,我们可以关注作品的修辞艺术等。“名著专题研究”成果要注意交流和评价。

3.营造名著氛围――名著教育活动

“名著教育活动”是指除了名著选文教学和名著导读活动以外,能够促进名著阅读的其他教育活动,我们也可以将它理解为名著教学与名著导读的拓展和延伸。名著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课本及原著,主要的途径通过教学促进学生高质量的阅读原著,是名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名著阅读教学,名著教育活动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教育形式更为活泼。除了原著、导读本、名著读书杂志等文本外,还可以利用如名著改编的话剧、影视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网络资源,以及与名著创作有关的地域风俗、作者故居等各种名著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名著教育活动,如名著书市活动、专家名著讲座、观看名著影视、建立名著读书杂志网站、名著考察活动等。名著教育活动虽然没有落实名著阅读的具体步骤,但却能从环境气氛等方面来配合、推动学校名著阅读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季.阅读退化的隐忧: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1(5).

[3]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钱理群.学魂生铸[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9.

上一篇:计算教学应把握好三个维度 下一篇:中小学英语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