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量探讨

时间:2022-08-16 05:22:14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量探讨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对资源的合理管理。本文就工程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并提出了见解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工程测量;土地开发整理;勘测内容;成图方法;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土地开发整理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通过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中低产田、闲置地等实行田、水、路、林、村及乡镇企业的综合整治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近年来,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在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保障经济建设用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测量数据是决策正确的最基本保证。提高测绘水平,更有利于土地整理。

1、土地开发整理的勘测内容概述

为保证测绘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用户要求,并获得最佳的勘测成果及勘测内容。在以往的地形测量中,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地物,即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一种是地貌,即把地面的高低起伏形状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来。而土地开发整理的勘测内容不仅涵盖地形测量的两大要素,还需要表示地块的范围、面积、权属及地类等。

2、土地开发整理勘测与变更调查要点

土地登记相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由于土地地块改变和归并,势必会涉及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地上他项权力的调整。因此,勘测与变更调查.土地登记如何结合起来,是我们完成开发整理任务后必须面对的问题。勘测前,在一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圈出开发整理地块的范围,再到实地找到其对应的位置。范围内如果有权属关系,还需要权属双方清晰界定每个土地所有者土地的位置和界线,由此,才能进行勘测,最终得出详实面积和勘测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如果依然采用原权属界线,但当土地经过开发整理后,权属界线已不明显,这就要求测量人员将权属界线进行准确的放样,因此,它们的权属关系没有改变,实际变更的只是地类而已。如果确实需要土地权属调整的,应实地进行划分,确定界线,按土地详查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相应的认界手续,编制符合土地详查规程的权属图,并及时确认土地权属,然后进行土地登记造册。

3、土地开发整理测量与成图方法分析

3.1 测量方法

土地开发整理所使用的勘测图,是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为完成这项工作,有条件的,须在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测区基本控制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密来满足测图需要。一般情况下,顾及到作业的方便.经济合理.条件的限制及其适用意义的考虑,近几年勘测的面积大多数在1000 亩以下,所以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自开展这项业务以来均未联测国家控制网。

3.2 关于坐标系

由于GPS 的普及,在实施单位不作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测量单位一般都采用“自由定位”的方法来确定坐标。它不同与于过去的“自由坐标”。“自由定位”是通过GPS 接收机接收四颗以上卫星所发出的信号来确定点位的经纬度,也就是地理坐标,然后

再由经纬度换算出大地坐标(三度带)。一般来讲,只要观测条件保持在最佳状态,卫星信号没有人为干扰,其精度基本能满足要求。

3.3 比例尺问题

近几年来,在土地开发整理地块勘测的过程中,比例尺一般不作具体规定。只要不跨幅测量,根据土地开发整理地块面积的大小,图幅的清晰程度以及图纸幅面,自行调整安排比例尺。从以往测量情况看,比例尺大致在1:500-1:3000 之间,个别比例尺达到了1:5000。

3.4 成图方法

近几年,由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再加上测绘技术的不断升级,目前的成图方法高效、快速、美观,只要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然后利用专业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就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绘图仪中输出彩色或黑白图件。

①地形地类叠加线划图

土地开发整理实测的1:2000 比例尺地形图与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利用分类现状图进行叠加,形成数字化1:2000 比例尺地形地类叠加线划图。土地利用分类现状线划图是以土地分类图斑按比例反映了地类现状的关系,但在零星地类、点状地物和线性地类的反映上存在着不足。地形测量要遵守严格的规范和技术要求,依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施测,与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图的成图时间不同,图面表示不同,比例尺也不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土地用途确定是以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图为基础的,地类位置是不能更变的。因此两者叠加图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在编绘规划设计图时可以据实调整,不会影响项目的规划设计、工程布局设计和工程量计算的精度确定。

②线划图与影像图叠加

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资料在全数字摄影测量仪下,由内业测图生成数字化正射影像图。项目区的影像图可以直观的反映项目区的各类地物地貌形态和相互关系,但由于成像时间与影像图的摄制效果都与实地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要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对地物投影差进行校正。如将数字化正射影像图与项目区实测的数字化地形地类线划图二者结合,则能真实全面的反映出项目区地形地类现状及形态关系,能真实详尽的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分类现状,规划设计人员若能准确的使用叠加图,就能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土地分类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工程测量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具体应用

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前期申报、规划、设计阶段,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老旧村庄、废弃村台复垦、地下管线、道路,土地开发整理中涉及的一些破碎地形地貌的详细数据描述,其范围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水系、林网、坟墓的分布、道路交通网面积、界址等方面的信息,在准确性、现势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这些涉及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申报的审批、前期工程方案的规划、工程预算的准确性以及施工图的设计。只有提供准确的各属性信息,供各协作部门决策、协调,才能作出合理的规划决策。

4.1 坎上坎下均测

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标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以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特别强调对各种土坎要细分,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标高,特别对于缓坡坎,注明坎顶线与坎底线的位置和标高,因为这影响土方计算的准确性。

4.2 细部测量注明

所谓的细部测量注明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平常的细部测量是指局部区域中详细的测量,仅仅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坟穴、树木、房层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镇改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①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年龄,坟穴、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

②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

③特别是对学校、庙宇及旧村委会等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的设计方案的选择。

5、结论及建议

5.1 关于确权定界

测量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排头兵,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尤其是权属定界,当牵涉到多方利益时,必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在场指界。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土地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避免日后发生土地权属争议,确保社会稳定的需要。

5.2 关于地类的确定

地类的确定基本上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准,但当实地地类.界线发生变化时,只能在万分之一土地详查变更图上截取其相对位置展绘到勘测图中,虽不可行,但也只能如此。

5.3 关于图斑面积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块中,可能有数个图斑,在万分之一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每个图斑都有它固有的手工量算面积。同样的图斑经过仪器勘测后得出的是解析面积,精度相对较高,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两者面积不一致,如果两者面积之差超过允许范围或者更大,变更时只能采用其中的一个面积,究竟采用哪个面积合适,值得探讨。

5.4 实践证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既增加了耕地,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又改善了农村社会环境,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深受群众欢迎的事业。作为测量工作者任重道远,在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提供最佳的规范化服务。

上一篇: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大通河水利枢纽应用 下一篇:加强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