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文化浸润人生

时间:2022-08-16 03:49:08

让学校文化浸润人生

【摘 要】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寻根固本、一校一品,彰显学校特色和润情启智、体验笃行,丰润文化磁场两个角度,以深入剖析东温泉镇中心学校如何充分发挥“以文化人”功效的具体案例,阐明学校如何构建文化和学校如何让文化浸润人生的重要途径。让学校文化滋养每个学子,让每个学子生命滋养我们的学校。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特色;浸润人生

《易经》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所论及的就是“以文化人”。文化从它的发端之初就是与教化、教育、感化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有人说,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的宗旨在于发挥学校文化的力量,将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渗透其中,创建学校精神、文化价值、学校道德,整体塑造学校形象并使之成为师生、学校生存发展的本色底蕴。是学校核心竞争力――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一、寻根固本,一校一品,彰显学校特色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苏霍姆林斯基)。一个优秀的校长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思想者,要有清晰的办学思路,明确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善于谋划学校与老师、学生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学校文化是校长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校长及其行政一班人办学智慧的结晶。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寻根固本之旅。学校文化来源于对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真谛的准确把握,来源于对该校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发掘、总结、提炼、升华。惟有如此,才能在保证办学不偏离正道的前提下,文化具有扎根生长的肥沃土壤。我东温泉镇中心学校深入挖掘地域温泉文化,传承“孝泉”佳话,确定了“让东泉温润你一生”的办学理念,倾力打造感恩特色校园文化和“八好泉之子”日常养成教育。构建了“洁雅身心 兼善天下”的校训,“澡身浴德 厚积薄发”的校风,“赏识关爱 教喻有节”的教风,“效山乐水 品学兼修”的学风,“润德修己 厚泽于人”的管理理念以及“巴渝泉文化特色名校”办学目标的文化理念体系。立足地域温泉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之根,夯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之本,彰显温泉文化之特色,既有传统优秀文化之底色,又有地域特色文化之亮色,是其他学校所不能复制的,是东泉学校傲立瞩目的最重要原因。

二、润情启智,体验笃行,丰润文化磁场

如果说学校文化理念系统是人的大脑、人的思想,需要仰望星空,那么学校文化载体就是人接地气的双足,需要脚踏实地。文化载体之重要犹如生命营养需要血液循环来承载和传递。

(一)课堂是人生的重要驿站

本质意义上,课堂生活是一种文化的重组与建构,是社会文化与个性文化,化与儿童文化和谐共生的过程。构建课堂生态文化:尊重、交流、对话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有的相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之间应有的学习方式。课堂不仅应有知识的探求,更应有文化的传承;不仅有生活的多彩,更应有生命的灵动;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还为了师生今天获得饱满丰盛的幸福人生。

东温泉镇中心学校着力于“温润课堂”――“起于情,动于智,润情智,练为用”模式的探究构建,打造“润情启智”的常态、生态课堂。利用课堂主阵地承载着学校文化育人功效。在温润课堂中,教师态度是温和的;学教氛围是温馨的;学教进程是教喻有节的;学教感受是温暖的。从“温润课堂”走出来的学生是“效山乐水,品学兼修”的,从“温润课堂”走出来的教师是“赏识关爱,教喻有节”的。

(二)环境是文化的强大磁场

如果说校园是一个文化磁场,一个小“宇宙”,那么学校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教职员工就是一个个文化原子、分子。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能动改造者。自己被浸润磁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浸润磁化身边人的同步过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也。文化及其环境不仅是静态的,更应是动态的。外显文化浸染内隐文化,内隐文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然流露方为最佳效果。

东泉学校通过主题文化墙,“醉美东温泉”楼道文化,班级感恩文化展示来强化外显物质文化,营造文化浸染氛围。此其一,更重要的是行为文化的养成,其核心在于“动”在于“小”。学校以“八好泉之子”过程争创、评价促养成为校园文化的激活点,即依托“把旗升好,把课上好,把路走好,把饭吃好,把地扫好,把话说好,把节过好,体艺特长发展好”具体的生活、学习小细节来抓学生日常良好习惯养成,贯穿、承载“泉者,荡涤污秽――洁雅高贵的气质;泉者,奔流不息――活泼灵动的性格;泉者,一往无前――矢志不渝的信念;泉者,滴水穿石――坚韧顽强的意志;泉者,绕山蓄坝――锐敏聪慧的心智;泉者,润泽万物――感恩助人的善行”的品质教育。“泉水叮咚响,滴滴闪闪亮”,学生在日常的体验、笃行细节中很好地发挥了动态文化磁场的浸润功效。

(三)主题活动是文化的生长点

学校文化推进的瓶颈问题在于怎样落地生根,内化外显到师生的言行中。东泉学校构建了文化实施(评价)体系,着力建设班级(“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班团队活动)、年级组(传统节庆系列活动)、校级(年度健康艺术节暨感恩季系列活动)三级主题文化活动体系。使文化活动主题化、序列化,并以主题鲜明度、师生参与度、活动创新度三维来评价。不断积累、丰富学校文化活动资源库,促进文化与时俱进生长丰盛。如此,一方面活动组织者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炊之有米;另一方面师生在浓郁、丰富的主题文化活动实践体验中浸润学校特色文化。如今,学校感恩升旗仪式,《泉之韵》校报,“我们的节日”,“健康艺术节暨感恩季系列活动”正逐渐形成学校文化品牌。

(四)校本课程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而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内容融入学校文化基因,课程设置问题探讨、实地调查等实践体验环节,课程成果展示学校文化印记。校本课程不断开发、实践、丰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校文化认同、生成、生长的过程。

东泉学校以推进《温润校本课程暨“1+5”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契机,分段组建了“泉之新”科技兴趣班,“泉之声”阅读演讲班,“泉之蕊”书法绘画兴趣班,“泉之炫”英语兴趣班,“泉之华”鼓号队,“泉之力”田径队、篮球队,“泉之韵”儿歌班,“泉之美”舞蹈队,“泉之萃”象棋班,“泉之魅”数码摄影班,“泉之味”茶道礼仪班等26个兴趣特长班。明确将开课内容,学生展示、作品呈现等与承载泉文化,体现感恩主题作为研究开发、督导评价的核心指标。实践、丰富文化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必须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民族之根,立生命之魂。生命在于生长,文化在于浸润。让校园文化温润每个学子,让每个学子生命滋养我们的学校。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家长会应该怎么开 下一篇:采用多主体评价,发展学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