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村学生的朋友

时间:2022-08-16 03:13:32

做农村学生的朋友

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工又为改革地推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毋庸质疑的是大量农民工进城后,太多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逃学、厌学、辍学成了乡镇学校里一道不和谐的风景。为此,我呼吁,让广大的乡镇学校的教师朋友,成为农村学生的良师益友吧!

在乡镇从教二十余年,深知乡镇学生有勤劳、刻苦、上进的一面,也知跨世纪的新一代迷恋网吧,缺乏感恩、缺乏进取的一面。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更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力争做每个农村学生的良师益友。

先说因人而异。

一个班集体里,家庭背景,学生先天素养等肯定千差万别,因而作为班主任,作为语文教师,更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好学生信息卡,上面可设置:父母(或其它监护人)的姓名、职业、电话、住址、家庭经济状况等基本栏目,卡片收齐后,便可对相关信息归类。如经济条件差的、父母离异的、上学路途特远的等。这有利于老师在考虑文体活动、兴趣小组,上级减免时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困难,从而为心灵的真挚沟通和共鸣打下必要的铺垫。换言之,这叫充分理解学生情况,做有价值的等待。

再说因材施教。

语文教学也是人的心灵对话,不同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进行心灵撞击后会闪耀出不同色彩的火花。

比如上《背影》,既要看到文中父亲每事必躬的体贴,情真意切地关爱儿子;更要看到儿子成长中的反思,从而明白每个人必须学会感恩;明白父母并不亏欠我们,不是天经地义地要替我们的人生铺好每一块砖!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讨论中去感悟不同教材带给自己的多元化启迪。

再说《散步》中老中少三代人一起散步,那么究竟谁应该关爱谁?谁应该听从谁?学生往往也会争议很大:诸如责任与义务、关爱与谦让的关系。通过争论,学生就会从自己的角度反思,感悟,并积极引导自己未来的人生。

上面所谈的是不同教材会带来不同的启迪。因材施教还应指老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育模式,从而获取不同的期望值。

比如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那么我们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作答时,期许的答案自然不应该一样,并且鼓励他们的方式用该也不一样!

成绩一向优异的学生回答很流畅时,我们可以用“不错”。这样一是防止他骄傲,二是激发他做更多角度的思考。对待成绩差回答时结结巴巴半天才挨着边的学生,我们可以用欣赏的眼神,惊喜的口气夸曰:“非常好!这个同学的回答靠近了主题!”这依然也是一种期许的等待价值体现了。

因此用耐心,用诚心等候后进生的思考,等待他们一点点进步的快乐,决不亚于前一个回答精彩的优秀生。因为我们乡镇学校是义务教育体制,我们盼望的是每个学生都在进步!每一个学生都在尽力地多学到一点点书本知识和人生道理!这就是我们乡镇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期许!

最后说说循循善诱。

我认为:不急功近利,顺其自然,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是乡镇学校教师教学的可行之道。

教育家夸美纽斯就说过:“一切教育工作都应顺其自然,只有服从自然,才能获得知识。”因此,我们要有耐心等待学生积极思考,等待学生热烈讨论,等待学生不流利地把话说完…就算学生的想法和回答有偏差,也给他表达完备的平台。那样,他以后才会不犯同样的错误,才能体验逐渐收获知识收获真理的信心!他们还能体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求学之趣!

老师是学生求知的引导者,是学生航行的掌舵人,更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要让他们从“一点不会――懂得一点――差不多懂――终于全懂”来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朋友般的热忱。

不轻易否定他们的每一次尝,不轻易关闭他们探索未来的窗子。

教师朋友们,做农村学生的朋友吧!请用你温暖的双手助他们奔向成功的彼岸!

(内江 叶向阳推荐)

上一篇:浅谈英语活动课中的创新教育办法 下一篇:浅谈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