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法新授课导入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6 02:10:57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法新授课导入中的应用

【摘要】在高中语法新授课中,教师往往对导入一笔带过,运用演绎法直接呈现新语法点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这忽略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也是导致学生认为语法过于复杂、枯燥的根本原因。这里,笔者通过呈现教学案例,对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法导入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理论 高中语法 新授课 引入

【Abstract】In senior English grammar lessons, teachers tend to skip the lead?鄄in and use the deductive method to directly present new grammar. This not only fails to activate students?蒺 prior knowledge, but also lead to the result that students think grammar is too complicated and boring. Here, the author presents teaching cas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on the lead?鄄in of new grammar lessons in High School.

【Key words】Scaffolding; Senior English grammar; new lessons; lead?鄄in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00-01

一、问题的提出

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大多采用呈现-操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在呈现的过程只注重对语法点系统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对陌生语言点的主动建构。在新课程理念提倡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表明了,教师需要在语法新授课导入环节中更新理念,不能忽略学生已有知识。

二、支架式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1.支架式教学概念

布鲁纳等人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提出了教学支架(scaffolding)的概念。在一个学习情境里,教师最初要承担大部分的工作;在此之后,学习者和教师分担责任。当学生逐渐变得更有能力时,教师逐步地撤走支架,从而使学生得以独立完成任务。[1]

2.理论基础

1)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的差距就叫作最近发展区。[2]

2)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对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的过程。[3]

三、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语法新授课导入中的实例研究

在学生看来,高中语法知识非常复杂,需要记住各种语法规则。然而,如果教师在新授语法导入过程中,就能通过借助学生已有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脚手架,学生将能把新知识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从而能够主动地建构新知,并且通过自我得出答案,有助于其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对语法的兴趣。

1.案例一:以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为例

学生在此前已学过以关系代词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在这里教师需要以此为支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which在句中的成分来引入新的语法点。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which引导的定语,让学生翻译句子并分析which在句中所做的成分。

1) 约翰先生邀请我们参观他上周刚买的新房子。

2) 约翰先生邀请我们参观他那有个漂亮花园的新房子。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答案。

1)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which he bought last week.

which在句中指代house,作宾语

2)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which has a beautiful garden.

which在句中指代house,作主语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翻译:约翰先生邀请我们去参观他那有很多植物的花园。同学大声说,教师在黑板写下: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which there are a lot of plants.

这时候教师向学生提问which指代什么?在句中起到什么成分?学生经过思考得出which指代garden,从句中缺的是状语成分,所以这样不对。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该定语从句还原成两个简单句。即:Mr. John invited us to visit his new house. There are a lot of plants in the garden.学生经过对比发现之前所写的定语从句中缺少介词,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2.案例二:以独立主格为例

独立主格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在学习独立主格之前,已经学习过分词作状语的用法,那么教师在教授独立主格的时候,就可以以分词作状语的用法为脚手架,引导学生习得新的语言点。

首先,教师呈现给学生两个句子,让学生判断语法是否正确。

1)Having destroyed their house, they temporarily had to move to a nearby school.

2)Having finished her homework, her mother allowed her to have a rest.

起初有些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并且大声说出是现在分词作状语的形式。但经过短暂的思考,不少学生会发现这两个句子的语法并不正确,因为现在分词的实际主语与主句的主语并不一致。接下去教师引导学生去修正句子,提问学生当分词作状语时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不一致时该如何修正?如何体现不同主语呢?同学通过讨论,很快提出了如下修改建议:

1)(The earthquake/ typhoon…)Having destroyed their house, they temporarily had to move to a nearby school.

2)(Linda…)Having finished her homework, her mother allowed her to have a rest.

之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并引导学生自我归纳:当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时候,需要在分词或者分词短语前加上主语,由此教师引入了独立主格结构。

四、总结

从上述课例中,不难看出,在高中英语语法新授课中,巧妙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进行导入,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促进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对于新老教师来说,在日后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寻找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学习语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3]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全面了解儿童争做合格家长 下一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技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