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实训体系研究

时间:2022-05-31 09:03:40

基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实训体系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校内实训是高职国贸专业学生在校内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依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高职教育特点、趋势,对现行高职国贸实训体系进行剖析,分析其不足及成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以期完善并提高。

【关键词】高职 国贸实训 不足 完善 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的高职国贸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XJG-12-35-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5-02

根据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此为依据,我们认为目前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知识够用,外语表达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能直接从事外贸行业第一线岗位群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力的内外兼修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依据目前实际情况,国贸校内实训是高职培养高端技能型国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在对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管理层特别强调外贸人员的口语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员工忠诚度。对比目前我院国贸实训教学现状,我们发现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是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所容易忽视的地方。为此,我们在国贸实训体系完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高职国贸校内实训现状与不足

1.现状。随着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确立和强调,国际贸易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仿真模拟实训已经成为各个院校提高外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据此,建立从各单项模拟实训到综合仿真实训这样一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已成为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以笔者所在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国贸专业实训分为四个阶段: (1)国际贸易感知;(2)国贸单证操作实训;(3)国际贸易磋商实训(函电);(4)国际贸易仿真综合实训。

2.不足。这种“渐进式”实训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能使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商品进出易的全过程,初步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其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分析、组织以及业务管理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它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出口操作能力、学生对整体外贸流程的掌握,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仿真产品的选择)、进口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因此,这种“渐进式”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模式难以符合培养高端国贸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需要加以完善、提高。

二、高职国贸校内实训教学提高与完善的途径

1.实训教学体系设计思路

1)国贸认知实训。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专业属性,未来相关就业方向,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学生生活。采取的形式有企业参观、讲座(校友、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式。为避免学生企业参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我们在组织学生参观九江出口加工区合作企业的过程中,要求专业人员专门随同讲解,介绍企业各岗位功能、产品特点和生产流程等。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对将来工作产生美好愿景,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讲座分为职业规划讲座和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职业规划讲座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和近年毕业的优秀校友来讲;大学学习生活规划讲座由本专业在校优秀大学进行,他们的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起到先锋模仿带头作用。

2)商务口语实训。国际贸易中口语和听力的作用毋需多言,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为学生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提供指导,实训地点设在听力实训室和口语实训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听力素材不易过难,以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口语可以采取分组主题讨论和主题演讲的形式。

3)国贸单证操作实训。该实训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整个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实训采取一票到底的案例实训方法,从头至尾就是一套实际发生的业务案例,再也没有第二个可能产生误解的案例插入。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步业务环节、每一份单证、每一组业务数据,均由这一套案例进行证明和解释。实训所采用的案例为位于九江出口加工区的校企合作企业实际进出口案例,所使用的材料全部为真实材料,目的是使实训最大限度贴近实际。

4)实训地点设在机房,所利用的软件为外贸单证操作软件。教师利用外贸单证软件上传案例背景,学生利用教师为其设置的个人帐户登陆操作系统,下载试题及模板,答题并提交实训结果。

产品市场调研实训。熟悉产品是外贸岗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流程追根溯源是从产品市场调研开始的。该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国贸流程,关注学生的产品个性需求,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写法,更好更快地适应外贸岗位。在了解产品调研报告写法后,学生分组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产品,在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手段了解产品属性、产品周期、产品市场状况、产品市场展望后,汇报并提交调研结果(市场调研计划,报告,PPT)等。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与调研产品相关的外贸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5)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本实训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实训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模拟实习,进行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操作。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物的具体操作,掌握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切身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认识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能够合理地加以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与价格、调整汇率及各项费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使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2.国贸校内实训体系考核机制

鉴于实训的特点和国贸实训的目的(培养符合外贸业务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专门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使用新的过程性考核机制代替一次性、终结性的考核机制。以往课程考核机制普遍采用终结性考核机制,终结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在于使学生对待平时学习马虎懈怠,临到考试前复习突击、加班加点,以此希望取得好成绩,考完试后立马就忘,这种考核机制考核不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接受能力和综合能力,助长学生的不良学风,其完全不适合高职教育特点下的课程考核。为此,高职国贸实训教学建议考核形式如下:

1)平时考核(20%)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应将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平时考核主要依据为考勤,学习态度等。

2)过程性考核(80%)

国贸认知实训的考核以提交实训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口语实训在口语实训室进行,实行过程性考核,期末加总而成;产品市场调研实训,以提交市场调研计划、市场调研报告、调研成果汇报的形式进行,三项成绩加总;外贸单证操作实训、国际贸易仿真操作实训考核,都在实训室依托教学软件完成,最后成绩在输入数据后,由软件自动测算加总而成。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8年第1期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3]李.关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施国贸综合实训的调查研究.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11

[4]肖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模块化递阶式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作者简介:

李辉,讲师,系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商贸旅游系国贸教研室教师)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下一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