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

时间:2022-08-15 11:42:36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其办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文章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寻求建立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方式,使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利益相关者 质量保障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三驾马车”之一,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希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发挥“鲶鱼效应”,带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共2371家,在校生规模约为56万人,其中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约46万人,占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的1.4%。经历了10余年的“野蛮生长”,中外合作办学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整体师资水平不高、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此,如何进一步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习目标过程影响的个人或团队。作为兼具教育公益性和市场营利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拥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既包括直接参与合作办学的双方办学机构、学生、教职工等在内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又包括对项目产生影响的政府、企业、校友、家长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对中外合作办学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并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合作办学产生影响。

(一)项目输出学校

项目输出学校希望通过输出教育项目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增加可支配收入。另外,随着世界各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有的国家潜在的受教育者会越来越多,有的国家潜在的受教育人数呈不断下降的态势,然而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依然存在。为了化解这一矛盾,教育输出国希望教育进口国能承担部分成本,减轻自己的财务压力。

(二)项目输出国政府

项目输出国政府希望通过教育输出,获得经济利益,增进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三)项目输入学校

项目输入学校希望通过开展中外合作项目提高自身的教育质量,推动校内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办学的竞争力。

(四)项目输入国政府

项目输入国政府希望引入合作办学项目,学习先进理论、经验、知识和技术,提高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层次,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学生

中外合作办学增加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学生希望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从而提升就业能力。

(六)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希望获得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七)家长

家长作为学生选择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决策者,希望孩子不出家门就能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很高的期待。

(八)校友

校友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受益者,希望项目具有持久的办学质量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影响项目的招生情况。

(九)教职员工

教职工作为项目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希望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提高自己的国际化水平。

二、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模式

合作伙伴关系或联盟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模式,其目标是打破政府集权的模式,实现自主合作。利益相关者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治理是实现多元化、多样化、全面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2013年12月10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成质量监管和信息公开平台,接收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可见,在保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上,政府、高校、学生、教职员工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一)政府

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者和主要投资者,政府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除了教育资金和资源的配置之外,政府部门还要通过行政、立法、司法等形式对合作办学项目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2003年3月1日,国务院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组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2007年4月,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教外综〔2007〕14号),要求各高校做好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研究和发展规划,切实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澳大利亚政府、州和地方政府、产业界和培训组织合作共同开发的质量培训框架(AQTF),对学历资格、院校、教学和课程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政府以多种方式影响着项目的办学质量。项目输出国政府和输入国政府要互相协作,既要考虑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创性,又要考虑本土特色,避免“拿来即用”;在政策文件的制定上,要参考输出国政府出台的各项文件和政策,要做到借鉴、消化和吸收。

(二)教职员工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职员工是项目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课堂表现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因此,教师的培养、任用、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激励,对创新项目的内部服务质量管理,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鉴于教学和研究人员在高等院校中的中心作用,质量的评估和提高应当从他们入手并积极吸收他们的参与。”

(三)学生

学生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服务对象,既是项目教育服务的消费者、购买者与受益者,也是项目服务的使用者、参与者,还是教育质量的评价者、改进者与监督者。世界大多数国家历来重视学生参与教育质量的评估。美国教育教学质量的约束和保障机制是利用市场机制建立起来的,也就是市场暗含和确立了一种质量标准,市场在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在约束着学校的办学质量。因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对课程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国家在教育质量评估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参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澳大利亚政府对学生的角色定位非常明确,即要求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质量的保障中来。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虽然也组织学生访谈、专题研讨、问卷调查、技能测试等,但学生都是被动地参与其中,仅作为被抽查的对象。显然,大学生有效参与质量保障体系的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正如潘懋元先生(2007)所言:“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评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并没有参与,而是由政府规定(当然政府规定有一定的根据)的指标衡量。”

(四)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项目毕业学生的聘用者。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学校质量评估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整体人才层次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复合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希望员工的知识结构能够多样化和综合化。鉴于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用人单位理所当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不能不考虑其需求的因素。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承担院校应当创新质量管理体制,积极寻求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其对于项目质量的期望和感知,促进项目质量目标与利益相关者要求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实现项目教育质量评估外部环境内部化,以保证项目教育服务质量全面、持续、稳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R.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林出版社,2006:3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EB/OL].http:///edoas/website/level2.jsp? tablename-734, 2006-05-26.

[3]蓝江桥,冷余生,李小平,等.中美两国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3(02):96-100.

[4]洪彩真.高校评估亦喜亦忧――访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教授[J].教育与职业,2007(07):40-41.

[5]胡子祥.高等教育|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9):72-75.

[6]李坪.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04):97-101.

上一篇:浅谈更换及调试数控车床同步带的方法 下一篇: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