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15 10:55:19

浅谈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水土流失是目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其造成的危害也比较严重。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和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内容提出笔者在相应防治措施上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 危害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公路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设施建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公路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因此对水土流失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该情况做出科学的预防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一)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几乎所有的气候因素都会对水土流失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邮箱,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降雨,其他还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风等方面的因素;

2.地质因素。不仅包括地面表层的地质因素,同时还包括深层的地质因素,例如水文地质因素和矿床地质因素;

3.地形地貌因素。具体包括地貌类型、坡长、坡度、坡型、坡向以及海拔高度等方面的因素;

4.土壤和植被因素。这两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二)人为因素

1.在公路过程施工的过程中,在路基施工时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体和岩石等固体的废弃物,同时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的占用、对坡面的挖掘、机械碾压等方面的原因,对沿路原有的植被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2.由于取土场的土方开采,会对原有的地表结构造成破坏,同时面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出现滑坡甚至坍塌等危害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3.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废弃的残渣,对这些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及时防护,在水力的影响下还是会出现一些新的水土流失;

4.公路施工内堆放的土石砂料以及临时性的施工便道,如果没有的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大雨或者大风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水土流失。

二、水土流失所走造成的危害

(一)水土资源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料场开挖及工程建设等施工活动,将使自然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大面积的地表,地表土壤失去保护,遇暴雨易产生径流冲刷,从而使土壤不断遭受侵蚀,导致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

(二)危害工程安全。道路及路基开挖等工程形成的边坡,如不采取护坡等有效防护措施,将可能造成局部的滑坡,影响工程安全和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

(三)加速周边土地荒漠化的扩展。各施工场区水土流失量的增加,加剧对周边土地的冲刷和吹蚀,特别是取土场陡峭的边坡和弃土场松散的堆积物,极易产生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从而加速周边土地荒漠化的扩展。

(四)促进沙尘暴、扬尘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工程建设施工形成的广泛而的沙物质直接暴露于地表,为风蚀的发生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源,同时也将促进沙尘暴、扬尘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从而对周边环境带来极大危害。

(五)增加公路的维护压力。沿线路基边坡及周边的水蚀、风蚀,将冲刷和吹蚀路基,从而增加公路正常的维护压力。

(六)环境恶化,自然景观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失衡

路基、取弃料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以及施工人员人为活动等将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土壤结构组成,使土壤抗蚀性能降低,易加剧风力侵蚀,产生风蚀危害。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是线性建设项目,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期,分布区域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便道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拆迁安置区等。本文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特点、施工布置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程度,按照不同的防治分区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建议。

(一)主体工程防治区。对于半填半挖路段填方一侧边坡来说,由于坡面土壤松散,抗冲性差,当坡顶有大的汇流沿坡面下泄时,易对坡面表层土壤造成严重的冲蚀或形成冲沟。此处建议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路肩边缘设置宽0.5 m、高0.2 m的防水下泄的挡水土埂,并且沿路线纵向每隔50 m在路基边坡上设置一临时性边坡排水沟,用以排泄路面上的集中汇流,边坡排水沟在坡脚处需设缓冲带。必要时边坡排水沟下方应修建沉砂池,以阻留坡面上冲蚀下来的土壤。临时性边坡排水沟可以与路基排水工程中边坡排水沟结合修建。

(二)取土场防治区。取土前在取土场外缘设临时截、排水沟,以截取土丘及开挖坡面汇水,将坡面汇水排至天然沟道或与农用渠道相连。对于取土后产生边坡的取土场,根据边坡上游汇水面积,取土前在预计产生边坡的外缘3 m~5 m处设浆砌片石截、排水沟,以避免取土后产生的边坡受汇流冲刷。取土场取土完毕后对土地进行整治,开挖的坡面经整治后植树种草,产生的台面条件适宜的覆土造地。

(三)施工便道防治区。工程施工便道大多沿缓坡布设,局部需要生挖路段,采取半填半挖施工,基本不产生弃渣。施工期间应做好施工便道的防、排水措施,在施工便道挖方侧修建排水沟,挖方路段、路堑、边坡、顶部若有较大汇水时要修筑截水沟,结合地形排水系统自成体系,将径流排入天然沟道或灌溉渠中。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复。

(四)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施工期预制场、拌和场、堆料场及施工营地的临时用地,使用前清除表层耕植土,平均清除深度30cm,堆放于路线两侧的临时堆土场。之后在周围开挖截水、排水沟,施工结束后,清除施工废料,对硬化地面进行平整,弃渣运至公路附近的弃渣场堆放。对场地平整覆土后复耕或植被恢复。

参考文献:

[1]郭瑞琴,李荣,王弋,冯婷.浅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认识[J].内蒙古水利,2009,(05).

[2]朱京炜,王利平.论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内蒙古水利,2006, (03).

[3]曹子龙,董恩革.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危害与原因分析[J].山西建筑, 2008, (28) .

上一篇:泰中花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地基的局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