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03 10:10:21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广泛应用,现浇楼板中出现的裂缝问题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总结施工经验,从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和使用方面等因素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浇楼板 裂缝 控制 防治

现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预制板,使建筑的整体性、抗渗性和抗震性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也伴随产生了开裂情况,现浇板的开裂已成为施工中的一个通病。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设计因素

建筑设计是工程的关键,设计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基础采用什么方式,地耐力如何,土质情况;房屋的结构类型,是否设沉降缝等都是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一个主要原因。

(2)材料因素

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计量不准确,特别是水泥的质量,砂、石的选用以及配合比和添加剂的使用不当,都会造成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

(3)施工因素

施工工艺不当,模板施工不规范,养护措施不当,养护时间不到,施工缝预留位置和处理方法不当都会形成裂缝。

(4)环境和使用方面的因素

湿度与温度的急剧变化,结构内部钢筋锈蚀或有腐蚀性介质的作用,超载或振动使用,热高温的作用,都会产生裂缝。

二、对策研究

(1)设计把关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单位加强沟通,充分考虑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通过调整基础的选型来对楼房沉降和沉降差进行控制;在房屋的平面的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结构过长应设置必要的伸缩缝;在满足设计厚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厚度,以减少混凝土的有效截面,减少应力集中,将预埋管线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板角处上下层布置辐射构造筋,现浇板的四周在设计上都应配置负筋,使产生裂缝的应力作用与辐射筋相一致,能有效地抑制裂缝,配筋较多时,应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必要时在板面内布置应力筋,在楼板中建立预应力,用来抵消混凝土的一部分收缩和温度变形。

(2)原材料控制

1.原材料中水泥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材料,要尽量选用知名厂家旋窑生产的水泥,以保证整批水泥的质量;

2.严把原材料的进货关。认真地对进场的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并做好各项试验,一旦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的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4.按规范选用各种添加剂。要按应用技术规范的要求选用各种添加剂,使之在掺入混凝土后能改善性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施工措施得当

1.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层的作业。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不得少于6天;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成的24小时内,不允许吊卸大宗材料,避免对楼板砼的冲击与振动;模版、钢管、钢筋等材料的吊运应尽量做到分散就位、轻卸、轻放;

2.合理布置预埋管线。管线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主体交叉穿越,多根管线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避免紧密平行排列,确保管线底部的混凝土的密实;

3.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中,为防止离析、泌水、砂浆流失等不良现象,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缩短运输时间,采用正确的装卸措施;

4.现浇板在浇筑前应先做好浇筑前的施工顺序,循序渐进的进行浇筑,避免初凝混凝土被碾压,过早受力而产生裂缝;

5.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处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6.浇筑后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养护,保持必要的温度及湿度,保证水泥水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在浇筑后12小时内即应覆盖和浇水使其保持在湿润状态。浇水养护的时间视水泥的品种而定,最少不能小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天;

7.拆模时间要符合要求。楼板底模及支撑的拆除时间应严格控制,拆模时间应符合要求,后浇带拆模更应按照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8.施工间隔。在进行上一层施工程序时,混凝土强度要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才能在楼板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并且要避免在施工中有太大的振动。

(4)注意环境和使用的因素

要避免热高温的作用,杜绝腐蚀性介质的侵蚀,避免超载和振动的使用。

对于现浇板出现的裂缝虽然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但现浇板裂缝的出现既影响美观,又容易使住户产生心里上的不安,对开发商和住户都造成一定的损失。但只要认真注意设计、材料和施工三方面的问题,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加强科学管理,就能大大降低现浇板裂缝出现的可能。

上一篇:玉峰山隧道二次衬砌防渗漏水施工技术 下一篇:混凝土桥梁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