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TT培训模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15 11:30:39

基于PTT培训模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笔者系统地参加和研究了PTT培训,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要求,从PTT培训的特点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分析研究该模式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PTT培训;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27-02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积极效应,但其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太传统,课程效果不好,学生对课程评价不高等。本文尝试从PTT培训思路出发,将PTT培训模式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相结合,探索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学与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新路径。

一、PTT培训的特点和开展情况

PTT是professional trainer training的缩写,由“表演学知识”演变而来,意为“训练训练者的职业能力”。它是一门涉及教育学、行为学、管理学、行销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启发性课程,在美国行业培训中运用非常广泛,已成为美国国际训练协会专门课程。PTT于上世纪90年代被国内培训行业引进,经过不断修正与完善,被开发成为职业培训师的专业培训课程。

PTT国际专业讲师培训作为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由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江苏学信学院承办,自2012年4月起为省内部分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实施培训,至2014年底已成功举办七期,培训教师337名,在提升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课程授课水平和辅导技能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PTT培训的特点:(1)注重对课程培训效果的设计。PTT培训强调课程的实战、实效和实用性,以提升受训者对课程的兴趣,提升受训者对内容的记忆力,用最有效、最合适的方法快速让受训者掌握知识为目的。为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培训者对课程进行全方位设计,包括:课程内容是否具有深度和高度、课程内容是否对受训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课堂教学过程是否让受训者喜欢等。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培训者深入研究受训者的学习习惯,将课堂培训组织细化到课程的每个环节,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提问、演练环节的时间和内容,追求课程每个阶段都能达到最佳效果,保证实现教学目标。(2)注重对培训者培训行为的设计。PTT的核心宗旨是“展示”[1],要求“展示”具有文学性、教育性、实效性和目标性,课程中的“展示”是“将既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培训者的技巧组合、语言效果、感性元素等艺术加工,在课堂呈现,取代传统教学简单、枯燥、乏味、照本宣科的授课形式”。[2]培训者注重设计整体培训行为的过程,通过对培训者课前有效准备、授课风格的选择、课堂心态的分析和应对、语言训练、肢体动作、学员互动等做好充分设计,将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一切态度和行为融入培训过程,为培训效果服务。(3)注重对受训者体验和感受的设计。PTT培训以讲解、示范、训练、互动、演练为主,不只是向受训者呈现课程内容、展示授课技巧,更强调抓住受训者思想,带来对课程的正面感受,培养受训者在课堂中的积极行为,对课程培训效果和培训行为的设计都是为受训者体验和感受服务,为受训者的知识学习和行为改变服务。

二、PTT培训在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使用的分析

PTT培训思路引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来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3]。实践依据来自PTT在培训行业和高校推广经验,作为商业培训,PTT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以培训者为中心和以受训者为主题的思路更突出,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实践训练,收到受训者的好评,符合就业指导课程性质和要求。

(一)PTT培训在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可能性

将PTT培训模式带入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充当训练者的角色,更加重视通过情景、协作、对话、演示等学习环境的营造,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接受训练的过程来强化其行为,最终使知识和经验外化为学生求职择业的决策行动。

1.符合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PTT培训课程成功的三个元素是:“课程理论获得学员尊重”、“课程内容对学员工作、生活具有指导性”、“课程氛围让学员喜欢”[4]。运用PTT培训模式,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理论的提炼、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互动、课程积极主观看法的建立,可以使大学生在知识、态度和技能上做出适合职业发展的积极改变。

2.符合就业指导课的课程特点。就业指导课最显著的特点即有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要求能通过课程的讲授和练习,切实解决学生求职择业并给予工作、生活以有效的指导。[5]PTT培训为达到最佳培训效果,将培训“标准化”和“流程化”,针对讲课的四种风格设计、讲课三大组合技巧、讲好课的四大要素、讲师四种语言训练、课程结构做了详细的设计,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

3.符合大学生成长特点。当代大学生性格独立,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太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PTT课程通过对受训者思想、感受、行为的设计,增强受训者对课程的正面感受,带动受训者的积极行为。从参与学生反馈信息看,运用了PTT培训技巧的课堂上,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练和深刻,学习过程不痛苦、很愉悦。

(二)PTT培训在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使用的难点

1.对课程设计有较高要求。学生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较大,习惯于被动聆听,课程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共鸣,必须将课程的全部过程进行充分设计,对于每节课的每个环节都要充分研究和练习。如课程开始前设置唤醒环节,设计活动或互动打开局面,根据内容安排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演练等不同方式。

上一篇:研究生“石油化学”网络课程建设初探 下一篇:基于实验室的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