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分析

时间:2022-08-15 05:59:06

【前言】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分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局限性 (一)谨慎性原则自身的不完善 (1)定义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对于谨慎性的定义是“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然而,对于定义中的“高估”与“低估”并没有明确的程度限定,对各种业务中谨慎性的运用也缺乏量化...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分析

【摘要】在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企业在处理某项经济业务,当存在多种会计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运用不虚增利润和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程序,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作用。本文主要揭示了谨慎性在实务运用中的各种局限,包括内部问题与外部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建议,使谨慎性能在实务中得到更为合理与科学的运用。

【关键词】谨慎性 局限 措施

一、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谨慎性原则又叫稳健性、保守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账款可收回性、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等。一般认为,当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不高估企业的资产和收益,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预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有效地控制风险、防范风险,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然而由于谨慎性原则自身定义和具体规范的缺陷以及操作中的一些主观随意性,使得会计实务中出现谨慎性的不合理利用甚至滥用的问题。因而,对于谨慎性原则在定性和定量方面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于此,当前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与运用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局限

(一)谨慎性原则自身的不完善

(1)定义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对于谨慎性的定义是“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然而,对于定义中的“高估”与“低估”并没有明确的程度限定,对各种业务中谨慎性的运用也缺乏量化的标准。这往往导致实务中出现两类问题――谨慎过度与谨慎不足。谨慎过度的企业通常表现为过度追求自身利益,在经营活动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对资产进行隐匿甚至过度提取减值准备,从而达到逃税避税的目的;而谨慎不足的企业或是由于过度乐观,或是由于担心经济指标不达标,使其不能充分估计资产减值金额,不能准确披露会计信息,进而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引起误导。

(2)主观判断性大,易导致盈余管理。谨慎性要求考虑一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正确的评估资产,然而在这样的谨慎下使当期利润状况显得稳健而使后期的利润会出现很大的波动。以存货为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表现出不稳健的状况。对于一些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利用谨慎性的这一特点便能很容易的进行盈余管理。

(3)与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冲突。谨慎性与其他质量要求的冲突主要体现在与可靠性、可比性、及时性、相关性的冲突上。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同时具有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的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就明显的违背了反映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会计人员运用谨慎性时所进行的估计与判断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可靠性相冲突。

可比性的要求是会计信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但谨慎性原则允许企业当一项交易或事项有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在不影响真实反映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不但影响同一企业各期间的可比性,还由于每个企业选择方式存在差异而使不同企业不可比。比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未明确规定,这便使不同企业在处理相同或相似情况时采用不同比例,从而导致企业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不能反映同一行业统一会计期间的企业资产真实状况。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而谨慎性对于不同质的不确定事项的处理方法是不同的,其要求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损失的不确定事项必须要进行及时的确认和计量,而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事项则一般不予确认和处理或滞后处理。

相关性又称有用性,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先进流量情况。而谨慎性原则对于不确定性事项及或有事项的反应缺乏全面性和及时性,显然这种反应上的缺陷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也必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4)会计政策存在较大的可选择性。我国会计准则对谨慎性的运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但实务中由于存在多种核算方法,具体的选择权还是在企业手中,这显然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比性。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可根据与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来自行选择采用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但不同会计政策则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情况,甚至改变盈亏。

(二)谨慎性原则实施的外部环境影响

(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谨慎性原则有较强的主观性,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与专业技术能力对其在运用谨慎性时所做的职业判断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在估计资产减值准备中的可收回金额时,准则规定要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但还规定了一些例外和给予特殊考虑的情况,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然而,会计人员可能会为了一己私利或是为维护企业利益而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损毁会计资料,报送虚假会计信息。也可能有的会计人员思维僵化,自身业务知识贫乏,专业指数水平低或是缺乏经验,从而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会计业务,在一些判断上出现失误,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

(2)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企业会计计量需要市场信息作为其基础,尤其是公允价值的使用,如果市场信息不充分,就很难保证达到真正的“公允”。然而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各项措施和规定尚不健全,同时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不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使得无论是资产评估行业、企业亦或是证券管理机构,都没有办法获得各种资产准确的当前价格信息。而确定非上市企业投资市价的难度就更大,计提这些准备变得非常困难, 计提弹性较大, 非常缺少衡量制约的标准和手段,资产和利润的真实性、可靠性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

三、谨慎性原则在实务运用中的改进措施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监督体系

我国是注重法治建设的国家,通过法律约束来规范会计信息是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注重责任与惩罚体系相关法律建设,强调责任源头与起因的追溯。重点把握利益相关者利用谨慎性假造会计信息而获取利益的途径与手段,以法律斩断需求者的获利渠道,打破这一供求链,使虚假信息失去服务对象,从根本上使谨慎性在虚假会计信息中没有用武之地。当然,惩戒体系亦需完善,但如上所述,应将重点转移到源头控制上,将各种惩戒措施在不同责任人之间进行综合协调。最终使会计信息造假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其所能得到的利益。

在法律约束的基础上,监督体系的完善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亦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财政部门要做好监督管理的统领工作,规范有关的监督管理,使监督工作能切实有效开展。其次,加强社会审计监督,更加关注能够利用谨慎性的有关科目,如存货、固定资产等。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报表的审查,核实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企业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同时,应注意对内部审计的科学定位。内部审计可以借助审计委员会来实现自己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利用审计委员会发挥报告和监督职能,从组织形式上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从而更好的为提升企业信息质量服务。

(二)加强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目前准则有关谨慎性原则的操作规范仍不够具体,各种比例缺乏相应标准,因此应该通过对制度的实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规范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增加更多的解释性条文,细化各种比例与方式的选择条件。比如以各种行业和不同条件下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的大量数据汇总研究作为参考依据,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对不同的业务在不同情况下减值准备的计提规定一定的标准与比例,为具体操作指明方向,指导企业在会计中的实践,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准确性。同时,由于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如存货计价方法就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等。准则应进一步细化各种方法选择的前提条件与适用范围,缩小其选择空间,使各种政策更具有针对性。如对上述存货而言,就可根据存货的性质、类别等具体情况来规定相应的计价方法。

(三)完善市场信息机制,将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与谨慎性原则的利用相结合。

在宏观层面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期货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发展,各种价格数据与交易信息极其庞大,国家有关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各种价格信息中心及信息报价系统,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根据不同数据的性质与类别建立各种资产价格、数量等信息的数据库, 实时更新数据。定期向社会各类商品的交易价格,就像目前人民银行公布汇率那样,使各企业对存货、投资的计价具有合理统一的依据。

在微观层面上,首先,企业应在内部建立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切实关注市场变化,及时接收判断价格变动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各相关需求部门。从而使会计人员更充分地获取市场信息,为在公允价值的判断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其次,企业应利用信息系统向外传递数据,即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包括运用时间、范围、程序等,将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做出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做出全面阐述。同时,由于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难以避免主观判断,所以,企业对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尽量予以初步的量化,如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发生、可能发生、未必发生等几个类别,针对资产、收入、费用、负债等不同的会计要素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可合理增加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注,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紧密相关,很多情况都需要其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第一,加强高校中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保证会计职业团体有较好的基础业务水平。第二,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其业务不断更新与丰富,适合企业、市场需求。其次,会计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坚持正途,不提供虚假信息。这可从以下几方面完善,第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其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第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机制,起到抑恶扬善的作用。第三,会计行业组织应加强自律管理与约束,形成良好的职业风气。

(五)企业内部应加强对相关法规的理解与认识

企业内部应加强对相关法规的理解与认识,并且使会计人员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状况。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化,使不同会计人员能够结合自身业务现象与企业具体情况,在不违法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谨慎性原则,在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的前提下,协调好谨慎性与其他质量要求的冲突状况,分清不同情况下孰轻孰重,使谨慎性合理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云.会计法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准则与税法研究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郑瑞斌.谨慎性原则局限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71).

[4]徐俏. 对会计谨慎性原则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28).

[5]陈刚.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52).

[6]石金女. 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的差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2).

[7]郝俊. 试论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305).

上一篇:从绩效理论分析基层干部职业心理变化 下一篇:我国奢侈品的营销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