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8-15 04:48:45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摘 要】本文论述了加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并阐述了目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

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的阵地,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沃土。因为高校担负着培养专门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双重任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需要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作保障,他们必须依托于图书馆才能实现各自的目标。所以说,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能够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高水平的大学总是有全国性第一流的图书馆。

1.加速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

近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健全,图书馆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潜力。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自己拓宽了道路,也为求知人寻到了金钥匙。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不仅应该有大量的藏书,先进的网络,还应该有跟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的图书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加速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时展的客观要求。为此,图书馆界都在认真思考、寻求对策。如何加快建设的步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是每个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

跨入21世纪后,社会将会完全进入信息化,随着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电子化,传播信息媒体的自动化及通信的网络化,图书馆信息化的实现也将是必然的。这是时代变革的挑战,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主动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的需要。迎接挑战,为此,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加快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

2.高校图书馆目前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建国6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主要体现在馆舍建筑的极大改善,藏书建设达到相当规模,专业人员的知识层次逐年提高,图书馆现代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体制与管理手段不断加强等。以笔者所在馆为例,我馆是50年代建立的,建馆之初,馆舍小,藏书少,人员少,素质低。经过近60年的奋斗,目前已建成4万平方米的馆舍,拥有90多万册藏书。并走上了自动化的发展道路,从2010年起,文献采集加工和各项读者服务工作都实现了计算机现代化管理。但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存在一些问题,如: (1)经费短缺,图书馆资源建设得不到正常的保证,从而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2)信息检索手段落后,缺乏足够的计算机设备,设施条件有待改善。(3)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尚待提高,专业技术骨干少,一般辅助人员多,人才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掘。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立足当前,正视现实,高校图书馆必须下决心改变现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增加图书经费投资,加强图书馆事业建设,加快图书馆自动化进程。

3.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3.1转变思想 更新观念

观念的变化是自我变革的基础,高校图书馆面对市场挑战,应冲破传统束缚,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观念。图书馆不仅是事业,也是产业,要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而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所以要树立竞争观念;文献工作是信息开发过程,不能停留在借借还还上,未来的高等教育都将面对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就是资源。所以要树立文献信息观念;高校图书馆在无偿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应扩大对外开发,开发信息资源。既讲社会效益,也讲经济效益。所以要树立效益观念,广大师生是高校图书馆的直接服务对象。因此,利用馆藏文献为他们更好地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所以要树立读者观念。总之,高校图书馆只有从思想、观念上适应市场经济,才能大胆向市场谋求生存与发展。

3.2增加图书经费投入

为了与市场经济接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高等学校要不断调整和拓宽原有的专业,扩大热门专业,这使得图书馆必须在藏书范围,图书品种和数量及服务设施等方面有相应的调整和增加。然而,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图书经费本已严重不足,再要挤占,更显得力不从心。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领导必须想方设法增加图书经费的投入,扩大图书经费的来源。比如,从学校内部创收的经费里提取一定数量划归图书馆使用,与社会团体联合办学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摆脱经费困境走上健康的道路。

3.3加强图书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根本,要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文献信息工作队伍。(1)要坚持并积极开展职工政治思想教育,要把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常抓不懈;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精神。(2)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交流。通过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研究项目的合作等加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工商业之间的交流,在人才交流时注重馆内与馆外的交流,定向与多向的交流,横向与纵向的交流。(3)对馆内职工采取岗位聘任制度,通过两年一次选岗活动建立竞争机制,严格按照图书馆职工岗位聘任制择优上岗。此外,要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组织培养与个人深造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馆员队伍素质。(4)建立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改变过去盲目、随意的进人方式。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大胆引进高科技信息及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现代化图书馆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3.4图书馆自动化建设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量的增长越来越快,传统的方法及手段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要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解决信息的采集、处理、贮存、提取等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尽快建立信息通讯网络,实现整体建设网络化、自动化,使图书馆真正从低效率的手工操作向高效能的自动化操作转变。

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只停留在本馆内还不够,重要的是让信息流动起来。随着我国通讯设施的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信息中心之间相互联网。使各馆之间的合作建设馆藏、合作编目、馆际互借、联机检索等成为现实。

图书馆的现代化实现,加快了工作进度,缩短了借阅时间,提高了准确率,同时大大方便读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

3.5深化和拓展读者服务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把服务教学、科研放在首位,充分利用拥有大量文献资源的优势,把具有社会信息发展的最新动态,国内外新朝流,先进的教学经验等最有价值的信息,用最快的方式传递到师生手上,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一是开展文献信息开发服务。把被动封闭的服务方式变主动开发的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广度、深度。不但要向师生传播发行题录、文摘,更要根据所设专业即教学、科研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向科研人员提供总结性、预测性的三次文献信息。二是参考咨询服务。通过口答、书面形式、电话、专题咨询等方式指导读者掌握工具书和文献检索技巧,为读者利用藏书提供专门服务。三是为科研开展定题跟踪服务,深入了解科研课题及进展情况。选定课题,建立读者联系卡及读者档案,从课题立项到成果鉴定至始至终提供对口资料。四是开展多渠道的服务,精心选择,广泛收集资料为教学科研服务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先进设备为技术人才开展复制、复印、打字等业务,为师生获取文献资料提供便利条件。

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服务以外,要面向社会,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开发和利用文献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点和归宿。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教研服务的基础上,走出为学校服务的“小圈子”。创建信息咨询中心,地方文献咨询中心,开发翻译中心,为社会提供特色服务。要开展用户需求及用户调研。千方百计向大中型企业提供经济管理、产品开发、设备改造、人才培训、市场动态等信息,帮助他们增加自身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总之,高校图书馆在改革的道路上要抓住机遇,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机制,才能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管绪,李立.图书馆借阅一体化全方位开放式模式的实施及对策. 长江大学学报,2006 (4) 255-256.

[2]杨素兰.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 网络财富,2008 (12) 174.

[3]李静.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软件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初探. 高校图书馆,2008 (1) 41-44.

[4]邓惠肠,杨文玲.自治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 (1) 122-123.

[5]熊跃进.21世纪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 (1) 31-32.

上一篇: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改进策... 下一篇:阴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