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通气在儿科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5 04:40:03

关于机械通气在儿科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儿科临床医学的长足发展,呼吸机在儿科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抢救治疗危重儿的重要手段。首先对机械通气在儿科中的适应范围进行了分析,然后详细的对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机械通气;呼吸机;并发症;儿科

随着我国儿科临床医学的长足发展,呼吸机在儿科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抢救治疗危重儿的重要手段。可挽救患儿生命,但使用不当也可引起致命性打击和不良的后遗问题.因此掌握儿科临床呼吸机的应用知识日益重要。机械通气是借助人工装置-呼吸机的力量,产生或辅助呼吸动作,达到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目的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机械通气的目的改善通气功能,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要求.改善肺部换气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的做功,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纠正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1机械通气的适应症

新生儿呼吸所需能量本已高于成人,因呼吸系统疾病更会大大增加,,呼吸肌易疲劳,故更易产生呼吸衰竭.及时采取辅助呼吸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支持通气(PSV)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均可以有效地减少呼吸功.。在选择应用机械通气地时机和撤机时都要充分重视呼吸肌和呼吸功情况.,机械通气时气体是被压入肺内的,吸气时肺内压力为正压,传至胸膜腔使胸内压也由负压变为正值,,如果PEEP过高,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引起心衰。

2呼吸机的适应症

严重通气不足:由肺内,肺外原因引起严重通气不足,而产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周围性呼吸衰竭,均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肺内原因常见的有肺内感染,气道梗阻;肺外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严重脑水肿或颅内出血等,以及呼吸肌麻痹引起的通气不足.严重换气障碍:单纯换气功能障碍可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来解决,若效果不佳或合并通气功能障碍,需用机械通气治疗.如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肺水肿等引起的严重换气功能障碍,必须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神经肌肉麻痹: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肌肉麻痹,如重症肌无力,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膈神经麻痹,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抑制等,可使呼吸运动明显减弱,肺活量减少,导致明显缺氧,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呼吸.胸部和心脏手术后:为预防呼吸衰竭发生和加重,保护心脏功能,减轻呼吸和循环负担,可应用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反复呼吸暂停: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经药物治疗无效,应给于机械通气治疗.心肺复苏:各种原因导致心跳骤停,如窒息,心室颤动或扑动等,经心肺复苏处理后,应尽早给于机械通气。

3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1)治疗性通气的指征;任何原因的引起的小儿呼吸停止或即将停止。在吸入氧浓度(FiO2)为0.6时,动脉血氧分压(Pa O2)

4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研究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因:接触传播,血行传播,医源性传播.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嗜睡,腹胀,外周循环灌注不良,呼吸活动改变,心动过缓,酸中毒,低血糖,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及血小板减少等. 2)肺不张:原因:气管插管过深,常滑入右侧,造成左侧肺不张.;胸部物理疗法做得不够,如更换不勤,吸痰不彻底,引流不畅,右上叶和左下肺吸痰难以吸净,为肺不张好发部位;气胸压缩而引起肺不张.临床特点:肺不张的临床表现视肺不张的范围,程度,起病缓急而有差异,一般单个肺段不张可无症状,若数叶肺或全肺叶不张,患儿可出现气促,发绀,心动过速,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气管及心脏向患侧移位,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3)肺气漏:病因: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肺泡内压增高或肺泡腔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以及临近组织压迫,均可导致肺泡壁破裂而产生气漏.临床特点: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病史,突然呼吸运动改变,发绀,病情恶化,应考虑本病。4)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临床特点:在应用呼吸机时,胸廓不能正常起伏常见于通气不足,出现呼吸频率增加,胸廓起伏加快常见于通气过度;由于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未能改善,患儿缺氧甚至加重,导致治疗失败;通气过度可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或混合性碱中毒。

5结束语

总之,如何对严重呼吸衰竭的患儿进行通气和支持方面的许多观点都在变化。保护性肺策略在减少通气诱导的肺损伤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对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近来人们对这些方面却有所忽视。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吴熙高频率喷射通气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1994.

[3]胡立冬高频通气供氧佐治重症哮喘12例实用临床儿科杂志,1993.

[4] Primhak RA.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ulmonary air leak in p remature infa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Pediatr,1983,102 (5):7642768.

[5] Chernick V. Lung rup ture in the newborn infant[J].Respir Care,1986,31(7):628-633

上一篇:浅议影像诊断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议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