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时间:2022-08-15 02:46:09

抗高血压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关键词 中成药 高血压临床疗效

速效救心丸 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嗪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分布较多,能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疗效。且川芎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使冠状动脉和四肢血流量增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冰片有改善或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能增强药物向脑内转运,此为冰片芳香开窍、引药上行,进而疏散脑部病邪的机制;同时冰片能扩张、软化脑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防治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和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六味地黄丸 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和泽泻。滋补肝肾,故对于肝。肾阴虚型的高血压有一定疗效。动物实验表明,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实现。

银杏叶口服液 主要成分为银杏叶。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银杏总黄酮苷和银杏内酯等,临床及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增强心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清除体内自由基及明显的纤维蛋白原溶解作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疏络的作用,主要用于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治疗。临床报道除1例偶有晨起恶心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镇脑宁 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藁本、细辛、天麻、水牛角等。熄风通络,有镇静、镇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与六味地黄口服液合用,用于阳亢或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易怒、恶心、胸闷、腰酸、失眠、多梦等。

松龄血脉康 主要成分为葛根、珍珠层粉、松针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具有降压和调血脂作用,用于高血压病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属于肝阳上亢见症者。动物试验提示,可纠正高血压大白鼠主动脉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异常反应,并对动脉血管环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增加组织血液灌注,减轻组织细胞耗氧,改善末梢循环,平稳有效降低血压。同时具有较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调整血脂等作用,并能逆转左室肥厚,是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龙胆泻肝丸 主要成分为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治疗证属肝热上扰型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孕妇忌服。

牛黄降压丸 主要成分为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郁金、黄芪、白芍、水牛角粉、雄黄、草决明、党参等,具有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血压下降缓慢,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腹泻者忌服。

天麻定眩汤 主要成分为天麻、野、杜仲、杜仲叶、川芎,具有平肝熄风、补肾通络的作用。主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目眩、失眠、烦躁等症状。降压作用缓和而持久,不会因血压骤降而使病情加重,对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尤为适宜;对高血压病常见的头痛头晕、目眩心悸、肢麻等症状及高血脂症状疗效比较显著。忌食辛辣及烟酒。

天麻钩藤冲剂 主要成分为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对肝阳偏盛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肾性、原发性、神经源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舌绛无苔之阴虚风症,本方不宜用。

还精煎 主要成分为地黄、首乌、锁阳、潼蒺藜、菟丝子、女贞子、等,具有补肾填精,扶正祛邪,阴阳两补,益元强壮,祛病延年,延缓衰老的作用。用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头晕、心悸、神疲乏力、腰酸失眠等症。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其头痛、头晕、胸闷、颈项牵制痛、心悸、肢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血府逐瘀汤 主要成分为赤芍、桃仁、当归、生地、红花、柴胡、川芎、桔梗、牛膝、酒军、枳壳、甘草,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可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收缩。

上一篇:复方丹参制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有机氯农药中毒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