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有效教学推及幼儿自主分析

时间:2022-08-15 02:38:23

创建有效教学推及幼儿自主分析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存在于每一个孩子的思维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把握儿童思维和认知的特点,通过各种方法点燃儿童心中探求的火花,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主观探究欲望,形成一定的实践认知活动。

一、善于观察,在一日活动中寻找教育契机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们在教幼儿学数学时要立足于从幼儿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从实际生活中感知,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幼儿喝水、洗手、入厕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这些不推挤的问题,幼儿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的说男孩、女孩分开去,还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的好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并且带来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不能带的物品可以画下来讲给小朋友们听。这样从帮助解决问题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类似这样的问题情景就发生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中,说明幼儿生活中确实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教育时机和内容,只要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对数学学科的了解,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抓住教育的时机,支持并创造条件让幼儿大胆猜想、探索,幼儿就可以学会解决问题,获得主动发展。

二、创设教育的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探索

特定的环境可使人产生相应的态度、情绪或情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可以将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孩子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教师须巧用语言、巧设环境,适时适度地把幼儿带入他们感兴趣的特定情景。

1.情境创设的游戏性为了按物体的不同特征分类,我在活动中增设了的游戏内容“找朋友”,分别在每个幼儿手背上贴一个图形片片,这些图形大小、颜色、形状不同,我随意举出一种到三种图形标记,如大标记、圆形标记、红色标记,有该图形特征的幼儿就站起来换位置,其他的幼儿不动,趁幼儿换位置的时候,抢到一个位置坐下,此时有一位幼儿没有位置坐,便继续找朋友,游戏继续开始。幼儿在游戏中轻松、自主的掌握了按不同特征条件进行分类的目标,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

2.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也应该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中入手,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去感知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例如,《自动取款机》的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7元货币的等价兑换,我设计一个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超市购物,在活动前师幼共同为各种玩具粘贴价格———幼儿拿着7元钱进行购物———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7元钱全买完可以怎么买?买了几样东西?让幼儿在生活化的亲身购物中真正去体验钱币的含义与作用。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丰富活动的形式,在游戏中建构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幼儿建构和积累数学经验的良好途径,因为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游戏中,数学问题都是幼儿不断接触并经常遇到的。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通过游戏活动把“玩”还给幼儿,将幼儿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地激发、释放出来,让幼儿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感悟。如在“抢椅子”的游戏中,将本班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小椅子也分成三组,但小椅子比幼儿人数少1张,幼儿听音乐围着小椅子转,当音乐停止时,幼儿进行抢椅子,结果每次都是一个答案:总有一个没有抢到椅子。师问:“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没椅子坐呢?”其中一名较聪明的幼儿回答:“我发现人多椅子少”。那么到底是不是呢?让他们试着数一数各组人数和各组椅子数,终于明白:人数比椅子数多1个,小椅子数比人数少1张。而后逐步引导孩子说出4比3多1,3比4少1的数学术语。紧接着,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把各组调换一下位置,那么人数和椅子数还是不是一样多呢?经过幼儿再次点数,从而发现: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自然数中相邻两数间是少1或多1的规律。通过创造性游戏,幼儿轻松、自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喜欢数学、探究数学、学习数学,让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学习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样的,不仅是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也有各种数学教育的契机。

四、投放适宜的材料,在操作中发展思维能力

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有助于幼儿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有助于幼儿发展数学概念和理解数学关系。

1.教师应提供便于幼儿操作、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材料如大班数学“漂亮的马甲”,主要是让幼儿学习多角度分类,我提供给幼儿的马甲图片包含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料不同、等多种因素,看一看、比一比谁分的方法多。这类游戏的探索性很强,它使幼儿变被动为主动发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2.提供丰富而有层次的真实材料,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在测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工具:绳子、卷尺、大小串链、纸条和扭扭棒,让他们自己选择工具。幼儿要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的粗细。对大班幼儿来说,有些工具是他们熟悉的、曾经使用过的,如卷尺和串链;有些工具是他们从未使用过的,如纸条和绳子,这些工具的操作难度就相对大一些。为幼儿提供操作难度不同的材料,就能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从而顺利地完成测量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会智慧地教,才能让幼儿快乐地学,让每个孩子成为思维与身心都全面发展的完整的儿童。让孩子们在新课程的教与学中,既快乐地学习,又能获得有意义的发展。数学认知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并且产生数学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绪,进而形成积极的数学价值观。

上一篇:幼儿教育的激励+发现方式分析 下一篇:发展高效林业前景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