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有多大发展空间

时间:2022-08-15 02:04:50

消费金融公司有多大发展空间

有人说,在美国卖出10辆汽车,其中9辆是借助信贷完成的。因为在美国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马上消费了,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汽车消费金融的发达程度。

2010年1月6日,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这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中国“破冰”。

首批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这3家公司将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

所谓消费金融,是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在设立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在规模扩大后可以申请发债或向银行借款。此类专业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

消费金融远远不够

有人说,在美国卖出10辆汽车,其中9辆是借助信贷完成的。因为在美国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马上消费了,这些都表明了美国汽车消费金融的发达程度。

那么,中国消费金融现状又如何呢?据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介绍,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中国居民消费信贷余额为3.94万亿元,在金融机构贷款中的比重约为11%。如果剔除购房贷款,消费信贷余额仅为4500亿元人民币,占比仅为1.29%。

消费金融在中国远远不够。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一季度末,美国不包括房贷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余额是我国的38.7倍,其在银行贷款中的比重则高达26%。如果中国也达到这个比重水平,那么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可以达到9万亿人民币。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是,在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我国实体经济运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在外需不断萎缩的残酷现实下,启动内需就成为拉动中国经济走出经济衰退的关键。无论是从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乃至“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措施,无一不显示出政府启动国内消费市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图和信心。

人的收入轨道决定了年轻时缺钱,年老时钱最多,而消费的年龄轨道又正好与此相背。消费型的金融产品恰恰能够帮助人们跨时间转移收入,纠正这两种轨道的矛盾。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消费的力度可以决定消费水平的高低。

按照国际惯例,一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但中国在2007年人均GDP达到2456美元,2008年超过3000美元,最终消费率仍然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当然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与中国社保体系的不完善有关,但是与中国的消费渠道、消费方式以及与支持消费的手段不足,也有一定关系。

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按照我们自己的说法,是进入了小康社会,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我们进入了中等收入的水平。这样的水平,潜在的消费需求是会发生重大的转变,那就是对温饱的基本需求在减弱,对住房、汽车、家用电器耐用消费品需求则明显提高。

消费需求的转变,必然导致消费模式的变革。在这种转变中,金融业是非常重要的,消费金融是要提高消费的效率。经济学里边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消费,不是今天的消费就是明天的消费,所有的投资都是为了将来的消费。所以消费是最重要的。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引擎还有很大空间。问题是如何促进、推动消费增长。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收入增加。但在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药方”是先买后付、借贷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样一类新型金融机构,会促进我国经济从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

是市场对消费金融的需求不足吗?显然不是。工商银行位居中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第一的市场地位,2009年前四个月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长了将近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情况很好。

而目前消费信贷的“爆发”,正是源于2008年12月10日工、农、中、建等9家大银行《贯彻落实中央“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项措施”的六点共识》,要“寻求新的消费信贷增长点,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关键还是在“供方”

一直以来,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专业消费金融公司是现代消费金融业务的两大提供商,两者在目标客户、分销渠道、提供的产品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专业消费金融公司是传统商业银行的重要补充之一。

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服务分销渠道依附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主要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业务以及有抵押有担保的现金贷款业务,其风险管理较多地依靠抵押和担保;专业消费金融公司更多地是为未充分享受到金融服务的大众和低端消费者提供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之外的各种便利服务,分销网络可以覆盖自身分支机构、耐用消费品销售点、邮局网点等,提供的产品包括POS销售终端贷款、信用现金贷款等。

与商业银行相比,专业消费金融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一般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审批速度快(通常1小时内决策)、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时间常常延长到下班后或周末)等独特优势。

中国银监会认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这一新型金融机构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完善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丰富我国的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三是设立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为商业银行无法惠及的个人客户提供新的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

比如说,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年轻家庭,信用卡的额度可能较低,不足以支持他们购买心仪的电器、电子产品或满足旅游、装修的需求,但他们未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可选择向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并且,在购买耐用消费品时可即时获得信贷支持,不像信用卡在申请到领卡间有一段等候期。消费金融公司发放的消费贷款专款专用,避免了信用卡面临的丢失、被盗用等风险。房子与车未必人人买得起,但是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装修、结婚、旅游等个人消费却覆盖了几乎所有人群,更贴近普通消费者的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也将体现“短频快”的特点。目前房贷规模超过3万亿元,消费金融如能达到房贷的10%,就可形成3000亿元―4000亿元的总量,对扩大内需的作用不言而喻。

发展空间是否很大

现代社会,工业技术日臻完善,物质生产能力已大大提高,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

而中国消费金融的大幕开启,演绎的也必然是消费的一片蓝海。

不过,国内居民“高储蓄、低消费”传统文化决定了消费金融发展的空间比较有限。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国情下,为应付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居民即使有钱也不敢花,要求国内消费者进行较大规模的主动负债来消费更是缺乏现实性。

而且,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有严格限制,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且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比如购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以及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但不包括房贷和车贷。

上一篇:“股市黑嘴”汪建中:一座村庄的骄傲与悲哀 下一篇: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效用渐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