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时间:2022-08-15 12:11:5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见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教授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提高,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1.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教师只看见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1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这是一篇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有教育意义的事,需要记叙下来。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记叙文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

2.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

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识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步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步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一改”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写写;“一改”是改革指导和批改和方法。

3.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有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就写自己去过的公园或自己的校园:学了《三味书屋》就写“我们的教室”仍要求用方位顺序来写。学生既熟悉课堂,加之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

4.多读、多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能力提高。

4.1 多读。

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每周五去图书馆阅览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节假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每星期抽一、二节语文课,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目的。

4.2 多写。

笔勤出好文。我们班坚持每周两篇小作,两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学还坚持写日记。这样,每周动三次笔进行写作练习,思路会开、笔头会活、文章会精。

5.改革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

写作量一大,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亲自“下水”。教师跟学生一起作文,是无声的战鼓,最能激励、启发学生,同时能发现写作时,可运用哪些学生学过的知识技能加以指导:能发现写作时的重、难点加以帮助;二是认真记录。为了初稿我都认真记录下优缺点,便于面批,评讲时用。三是面批面改。为了使批改更有效,我见缝插针,挤出每堂下课十分钟,面批一、二人,中午上课前面批五、六人,两天就可面批二分之一,且批改效果好;四是加强评讲。找出病句、病节抄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学当“小医生”为其“治病”。

除了上述所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体会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新课标下培养小学生语文想象力的探索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