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解析

时间:2022-08-14 11:53:38

教学方法解析

教师誓言说:“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的事业;教师我所选择的崇高职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为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可持续删去)的发展,为了实现育人的目标,教师得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就我个人认为,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多鼓励,少批评,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少批评,多鼓励。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此,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至关重要。确实,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可以说,对学生的激励实质上是一种鼓励,它不仅使学生学习情绪良好,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则只会给学生带来心理_卜的压抑和学习热情的消退甚至会让学生做出辍学的举动。

其次,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诸如实物、故事、语言、情感、目标、榜样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去学,毕竟“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

二、亲近同学,平等沟通,增进了解

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世界看待你的方式;同样作为教师,你看待学生的方式,决定了学生看待你的方式。为了使学生从内心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当一个好老师,还得作为一个母亲,亲近他们,对他们充满关爱。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有必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将他们的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做到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只有师生之间平等沟通,相互信赖,那么教师才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才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三、言传身教,寓教于学

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过程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行为不正当,要想指导别人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言行正当,自然会起到“不言而教”的效果。陶行知说:“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比如,不迟到、早退,上课不抽烟、接电话,认真组织教学、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等。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只有以身作则、以行感人,学生才会学习教师优良的品性;反之,如果教师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总是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么只会让学生厌恶,更不谈对他的授课会有充分的激情。

四、启发式传授,引导和讨论相结合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示之始而正之于终”,都阐明了启发教育学生的重要性。它不同于传统的硬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启发式教育重在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我思考、创造、发现,增强兴趣,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育,教师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相互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和看法,这就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学习,从发言中获得启示,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困人施教,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因人施教,也就是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量把问题通俗化,便于其理解,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外向活泼型的学生多提问,多发表意见;让思考型而又少言的学生对此发表不同的见解;让活泼型但逻辑思维不严密的学生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整合和高度浓缩}让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谈一下他们讲得好与坏,并进行补充等。只有根据学生具体的差异因人施教,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根据。

其次,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学生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使自己在一种渴望和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

[结束语]: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对学生恰如其分的教育。作为教育者,要时时思索教学方法,从经验和学习当中不断得出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问题,做好引导和启发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为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在实现一种育人目标的同时,要更多地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意蕴。

上一篇: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网络教育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