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交易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14 11:49: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交易机制研究

摘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资源,通过建立会计信息商品交易市场,以价格机制作为杠杆将有助于会计信息的资源优化配置。本文根据价格形成的成本、效用原则,建立了价格形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会计信息商品交易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交易形式。

关键词:会计信息 私人属性 交易 价格

一、会计信息交易的理论前提

会计信息尤其是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其作用体现在投资者通过会计信息的判断与解读来引导自身投资行动,促进资本在不同企业、行业间的流动,最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会计信息的供应者和需求者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包含了过多的噪声信号,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广泛采用的方式有制定强制性会计信息规范、采用政府管制等措施。但从目前资本市场运行效果看,并未达到理想效果,会计信息造假所导致的公众事件时有发生。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跳出以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强化管制的纯技术的研究思路,而从会计信息商品化的角度探究会计信息生产、传递、交易的过程,找到解决供给与需求差异的途径。经过多年研究,学术界力图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从单纯的技术层面引向产权制度,从而为治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开辟了崭新的研究思路。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基本认可了会计信息的产权属性是利益主体之间为最大化自身利益动态博弈的结果,但对其属性和归属仍有较多的争议。会计信息属性及其归属之所以复杂难辨,原因在于产权制度变迁的复杂性。而会计信息产权作为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子项更是被这一复杂而深刻的企业产权变迁所掩盖。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具备企业资源的本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会计信息更像是一种企业资源的资源。表面上看,会计信息并不像其他企业资源能给相关利益者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是作为反映资源现实及潜在获利能力的替代变量,对不同利益所有者会有不同的经济结果,这也是利益相关者希望独占会计信息生产,传递等权利的原因。从企业层面来说,其制度变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股份制、公众公司等一系列的发展,产权依次表现为私人产权,俱乐部产权,公司法人财产权。由此,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其产权属性及归属应该是依赖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因此,会计信息在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里,产权的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在业主制企业中,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至业主下,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主要体现在通过会计信息改善经营管理策略和方法,进而为业主带来更高的经济利益。业主独占会计信息的生产、披露,是会计信息的唯一消费者,会计信息具有明显的私人特征,是典型的私人所有;同理,在合伙制企业中,会计信息归合伙人所有,产权形式相对复杂,但任然具有私人属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更趋复杂,出现了股份公司,其典型特征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企业资源产权形式表现为法人财产权,而作为企业特殊资源的会计信息同样表现为法人财产权。现实中股东和会计信息的实质控制人,即,内部管理当局之间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及目标利益的不一致,使得会计信息出现扭曲和失真,这在股权相对分散的上市公司表现更为突出。作为企业资源替代变量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将最终导致资本市场的‘柠檬效应’,这也为政府管制提供了客观依据,政府管制使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表现为公共物品的特征。政府管制能够对商品的质量提供约束机制,如通过制定各种法规、监管政策等,但是政府管制无法解决商品质量提高的内在动力机制。最终提高私人属性的商品质量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市场约束,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杠杆获得。这也为本质上为私人属性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思路,即通过建立会计信息市场,以交易价格为杠杆,调整对会计信息供求期望差,最终达到交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供需期望差及治理路径分析

( 一 )会计信息供需期望差 (1)会计信息的供给。会计信息的的供给包含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会计信息供给既有提供标准会计信息的企业主体,也包括各种以提供分析性会计信息的会计中介及个人。而狭义的会计信息供给主体仅包括以提供标准信息的企业主体。事实上由于管理当局独占了会计信息生产的各环节,因此,内部管理当局天然地成为了会计信息的供给者。但是由于分散的股东和内部管理当局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需要有中立的第三方给会计信息背书,导致了以提供签证和咨询为主的会计信息中介机构的出现。但是,中介的会计信息也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企业管理当局披露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仍然依赖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客观性。(2)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相对复杂,包括股东、管理当局、潜在投资人、债权人、政府、社区及各种利益关切者。由于需求者之间目标利益差距较大,对会计信息的内容需求千差万别,导致会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投资者关注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股东和债券人更偏重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政府和各种社会机构更关注会计信息所披露的公共利益。如何协调各方利益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各方利益关切,是会计信息供给的难点。从实际情况来看,会计信息供给的内容及质量特征取决于信息需求者之间力量的对比,而更多的研究资料表明,会计信息需求的主要决定力量来自资本要素主要提供者――投资人和债权人,会计信息也更多体现了二者的利益关切。(3)会计信息供需期望差产生原因。会计信息期望差是人们对会计的预期作用与会计本身实际作用的差距,即供给与需求的差异。狭义来理解,会计信息期望差就是会计信息质量期望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会计信息供给动力不足。会计信息的生产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企业提供会计信息所获得的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那么就缺乏提供会计信息激励。这点在上市公司中体现的较为突出,上市公司被强制性披露相关信息,使得会计信息表现为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消费中存在的免费使用及搭便车动机造成供给方无法通过价格机制对会计信息生产成本补偿。管理当局出于自利动机和政府管制压力,只原意提供强制性标准会计信息,对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分析性会计信息提供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需求方监管动力不足。会计信息的生产实质上由内部管理当局控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信息内容必定包含对其有利的信息,而对其不利的会计信息多被其隐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特点导致需求方监管动力不足。监管所发生的成本必须由监管收益所补偿,但是公共物品搭便车动机使得监管的成本由个人承担,监管收益却能为所有人享用,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无人有动力监管。会计信息质量在没有监督的需求下,质量将很难保证。

( 二 )会计信息期望差的治理思路从目前来看,不合理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造成会计信息期望差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监管下的强制披露政策只能解决会计信息部分质量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缩小期望差的动力机制问题。造成会计信息期望差主要原因在于供给动力不足,而治理路径是建立会计信息商品化交易市场。市场制度是促进交换、节约交易费用而存在的一套复杂的契约体系。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让渡,实现交易的前提条件是界定产权,在此基础上达成交易契约。会计信息本质为企业资源,其产权所有者是企业法人。会计信息产权确认后,产权所有者就有可能以私人商品的形式,依靠市场供给与需求关系进行提供。在市场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的供给不再以公共产品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根据私人商品的交易规则来实现,其生产成本要按照 “谁受益 , 谁分担”的配比原则,由全体受益者共同承担。会计信息成本与其价格制定有关。在强制披露会计信息的市场中,会计信息作为 “公共产品”是免费的 。信息使用者要获得会计信息,唯一所要支付的就是信息载体的成本。但在有偿披露会计信息的市场中,“私人属性”的会计信息存在交易价格,这种价格除考虑信息成本构成,还要按照 “边际定价原则”确定。在市场交易中经过长期博弈,去寻求于己有利、双方及多方有利的最终交换价格。市场交易的结果导致成本与收益的对称,而这一方面提高了供给方的动力,另外也增强了需求方对信息需求的理性因素,最终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交易价格形成机制:一个模型

( 一 )模型的建立思路建立会计信息商品市场模式,通过价格杠杆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配置的优化的关键是确定交易价格。从理论上说,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其最终价格要体现其内在价值,而其内在价值取决于该信息给需求方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使用该信息给需求方所带来的一系列未来经济利益的现值之和。公式表示如下:P=i

其中:P为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M为会计信息给所有带来的经济利益;r为使用会计信息的最低报酬率;i为使用会计信息某一期;n为使用会计信息的期数。但是,仅从上述理论模型,很难确定会计信息实际交易价格。因为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内在受价值支配,但是价格往往和价值有较大的偏离。原因是价格还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比如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商品成本等。而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体现在给不同的信息需求者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同。假设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是投资者,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信息的决策相关性,通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投资人获得超额收益。因此,会计信息的价值取决于投资结果的差异性,而这又使得会计信息价格呈现非确定性和隐匿性的特征;加之,会计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和披露会计信息给供方带来的不确定风险,造成会计信息的定价模型难以确定。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固然有和其他商品交易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作为商品,其交换目的应该符合交易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其价格上限应为会计信息的开发成本+该信息利用之后获取的利润,下限是会计信息的开发成本。显然,如果依上限定价对买方无利,按照下限定价对卖方无利,所以买卖双方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效用指标的前提下,确定一个基本的价格标准。卖方的期望价格总是要大于它的开发成本,即开发成本+适当利润,其中“开发成本”应包括;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损耗和折旧;相关会计和财务分析人员的工资;由于披露会计信息预期给供方带来风险;与之相关的专设机构所发生的办公费用等。“适当利润”是买方利用信息商品所创造的利润中的一部分。“适当利润”的多少应视情况而定,当卖方出售会计信息商品的使用权时,实际受众单位和个人较多,因此可以多次转让,力求薄利多销,但也要注意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需要恰当估计可能转让的总次数,并以此来确定提取的份额。一般来说信息商品的价格随转让次数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会计信息本身的特征及商品交易的一般性,本文提出下面模型以供参考:P=+K4K5M/n

其中参数含义为:P为会计信息商品的价格;C为会计信息商品的有形损耗;V为会计信息商品的人工成本;M为会计信息商品合同期内的平均收益;n为会计信息商品合同期内的交易次数;K1为会计信息时效系数;K2为会计信息开发复杂性系数;K3为会计信息开发风险率系数;K4为买方新增经济效益中会计信息商品所占的份额;K5为会计信息供方对经济效益的分成比例系数。

( 二 )模型中参数的确定会计信息商品的有形消耗C是指在会计信息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资源消耗,包括会计信息加工全流程中发生各种的材料费、专购设备费、设备折旧费、各种专设会计部门和车间核算部门所发生物资损耗费用等。劳动力成本V是指具有较高知识层次或技术层次的会计信息生产者在会计信息商品的生产过程中付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会计信息商品生产是一种高智能和高创造性、探索性的复杂劳动。和一般商品相比其体力和脑力消耗之和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因此在确定会计信息商品活化劳动消耗V时,必须将复杂劳动时间转化为简单劳动时间,模型中K2×V也即表示此转化。信息商品寿命周期内买方单位的平均收益M主要参考买方的购买目的来确定。如果购买会计信息的主体是各类投资者,使用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决策有用性,其经济效益为I*(R2-R1),其中I表示投资者投入的初始本金;R2、R1表示使用会计信息前后的投资报酬率。会计信息时效性系数K1,反映会计信息更新及交易时间的不同而导致决策效用的差异,会计信息更新越快,会计信息交易时间越短,对投资者而言信息价值越大,会计信息价值越高。K1=t/T,其中t是指会计信息更新至交易的时间,T是指两次会计信息更新时间间隔。会计信息开发复杂性系数K2,反映了会计信息的信息含量对决策的相关性,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会计信息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了会计信息所能传达的信息含量,会计信息内容越是详尽,从一定意义上,信息更有价值。K2的确定主要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技术复杂程度。该系数可以通过对会计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后,在进行标准化确定。比如,可将会计信息根据内容分为标准化内容(通用报表)、事实性内容(公司治理)、审计内容(审计信息)、分析内容(会计信息的分析与评价)等,根据这些内容与投资者决策相关性授予不同权数,最后核算出平均分数,作为K2的值。而内容及权数的确定可由相关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制定标准。会计信息开发风险系数K3,反映会计信息披露风险,会计信息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越是复杂的信息,其风险越大。因此K3是与K2有关的系数,K3=cK2,其中的c可以通过线性回归获得经验数字。买方新增收益中的会计信息商品所占份额K4,主要反映在买方新增的收益中,有多少是由会计信息的使用推动的;会计信息供方对经济效益的分成比例系数K5,主要反映供方对会计信息提供所需要的收益分成。这两个指标可以通过行业内部协商,或者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获得经验数字。交易次数n,主要反映在交易合同内交易的频率,交易次数多意味会计信息成本可以摊薄,信息价格降低。

四、会计信息交易的未来形式探索

( 一 )初级形式:建立企业数据库初级交易形式为分散交易,即由信息生产者通过建立自身的信息服务系统,创建多层次的信息数据库,信息消费者以付费的形式进入相应的数据库获取信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可以通过软件完成,这一过程现在已经在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企业中得以实现。而相对高级的分析性会计信息有赖于更深层次分析和再加工,体现了财务和会计分析人员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是创造性的工作。会计信息内容及信息含量对需求者的决策效用有着显著差异,为此,应该采用差别定价方法,对各种会计信息分级建立不同的数据库,并对其制定不同的价格,以便于需求者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选择。同时,通过差别定价,会计信息生产者根据提供信息的复杂程度获得相应的补偿,增加其供给的动力。

( 二 )高级形式:建立会计信息交易中心 高级交易形式为集中交易,即建立专业的会计信息交换中心,各信息生产者生产的各种会计信息,先有偿转让给专业的交换中心(批发),然后由该机构再出售给每一个信息消费者(零售)。会计信息交易中心是提供会计信息交易的专业机构,其目的是对会计信息资源进行市场配置以及对会计信息市场活动进行服务、监督、管理和协调。会计信息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制,会员需缴纳适当的会员费用,以维持中心的日常运转,同时会员之间可以有效地实施监督和自律。参加的会员包括信息提供主体的企业、会计信息中介和信息需求主体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代表等,成员应反映各方利益诉求,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所有会员单位的会计报表都必须交由会计信息交易中心储存保管,进入交易的会计信息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使用会计信息时,可以利用中心的交易平台,付费后取得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的同意,并由会计信息所有权单位发出指令后,从会计信息交易中心获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交易中心在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之后,需进行登记,并对会计信息的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监督,防止会计信息使用者违背所有者的意愿随意对外传递。会计信息商品化交易是探索中的会计信息交换、传递模式,相对于目前强制性披露会计信息而言,其供给动力更强,同时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理性需求更多,这有助于修正供需双方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期望差,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但是,作为一种探索中的方式,无论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的可行性都还有许多未知领域亟待解决。本文提出的有关会计信息的交易模式仅供各方参考,不足部分还需要学界共同探讨。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交易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8-GH-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苏强、王宗台:《我国会计信息产权研究述评》,《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9期。

[2]王升、王平心:《会计信息产权及其交易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吴俊英:《会计信息产品转换及市场交易分析》,《财经论丛》2005年第1期。

[4]武颖方:《信息商品的特点及其价格确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顾平、姚慧丽:《实用信息商品定价模型的研究》,《船舶工业技术经济信息》2000年第1期。

上一篇: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相关性研究综述 下一篇:上市商业银行利润、利率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