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的形成与特色探析

时间:2022-08-14 09:02:17

绘画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的形成与特色探析

绘画色彩语言体系历经“固有色”“条件色”“主观色”的演变,是从模仿、再现自然到逐渐脱离自然而演变为主观表现的过程。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形成于后印象派并促成了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不仅引领艺术家对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层研究与探索,并且拓宽了色彩语言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功能。

一、西方绘画色彩语言体系的演变轨迹

色彩语言是绘画视觉语言系统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绘画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色彩语言的发展演变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因素和时代精神的影响或观念的改变而变换出不同的色彩思维方式和相应的表现手法。西方早期的绘画,一般是以哲学的发展为先导,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的哲学家对“艺术模仿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把艺术归结为“理念”的显现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些“模仿论”的理念对西方绘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直至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画家打破了传统绘画色彩只是以明度的变化为基础的应用方式。将色彩学中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绘画之中,到大自然中直接依照自己的观察去再现物象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瞬间印象,力图表现物象丰富微妙的光色变化。印象派画家彻底革新了传统绘画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写生色彩学,即“条件色”观念的色彩语言体系,丰富了绘画色彩的艺术语言,使绘画色彩走上了客观再现的高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术的出现,动摇了一向以模仿自然为主要目的传统绘画观念。现代哲学家如叔本华的“本体论”“唯意志论”;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分析与揭示;柏格森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等等观念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作。后印象派的先锋人物,以塞尚、高更和梵高为代表,他们都经过了印象派阶段再走上新的探索道路。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满足于印象派只是追求外光与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的客观性再现,而是对色彩进行再创造,强调色彩的表现性,运用主观的、个性化的色彩语言,传递出画家的智慧、气质、修养以及审美观念、情感等精神层面与内在需要的信息。从此,绘画语言秩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绘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原则,艺术不再只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是主观世界的表现。“主观色”观念的绘画色彩语言体系由此形成。这种观念的变革,拓宽了绘画色彩语言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功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色彩语言“主观色”观念的引领下,经过艺术家各种探索实验以及不断的创新与变革,各种流派、审美思潮蓬勃发展,各种色彩思维方式与表现手法以及艺术风格等异常丰富多彩。

二、 “主观色”语言体系色彩表达方式的主要特色

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涌现出众多的绘画流派和艺术风格各异的画家。以下选取一些在色彩思维及表达方式上独具特色的代表性画家进行探析,虽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但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探析,体现出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的主要艺术特色。

1.塞尚―结构理念的“以色造型”方式

塞尚强调绘画的纯粹性,充分发挥绘画本体语言的表现力,注重画面视觉形式美感要素的构成秩序,对绘画形式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认为:“作画绝不是奴隶般的去摹写事物,而是去寻找众多关系中的一种和谐”。他强调自我主观色彩的建构和重组,使色彩和形体归纳在严谨的结构平面布局之中。追求通过色彩表现物体的透视,运用主观的空间透视手法,更加突出了形体的结构;凭借印象派敏锐的色彩冷暖变化的感觉,使得色彩透视空间关系更为明确;采用把自然物象看作多种几何体的主观立体的造型方法,更为强化了物象的体积感。正如他自己所说:“当颜色丰富时,形状也就丰满了。”由此可见,塞尚在借鉴印象派色彩冷暖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结合古典绘画坚实而稳定的绘画结构理念,追求色彩与形体的结合,用色彩塑造形体以及表现空间和结构,以色彩关系表现明暗关系和体积,从而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坚实、稳定、和谐、壮丽、宏伟,结构清新严整、以至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视觉效果。塞尚的这种主观和理性的“以色造型”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精神观念。推动了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被后人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其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以至蒙特里安、康定斯基等的抽象绘画等都是在塞尚的结构理念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2、梵高―情感表现的“色块”方式

梵高在学习和借鉴印象派和新印象派以及日本浮世绘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将之前采用的画法改为注重提高色彩的明度、强度和张力,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用单纯强烈而明亮的色调、粗犷有力的笔触与跃动的线条,对比强烈的色块表达其主观的感受和激动狂热的情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色彩观念。梵高在绘画中,把印象派的色点扩展成色线,使用条形、波形、螺旋形或火焰般的笔触和热烈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出一种充满激情的粗犷、豪放、紧张和热烈的动感和节奏感。这种饱含个性激情的有力笔触,正是大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心灵象征。梵高说:“我始终固定一个位置作画,注意掌握画中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在轮廓线所限定的每块空白处填满色彩。不管它是否表达了什么,反正是能感觉到的色彩,也是简化了的色彩。”这段话反映了他对色彩语言的个性化理解以及运用“色块”的表达方式。从梵高的代表性作品中可见,他运用笔触与笔触的交错,是色相自身的轻重对比,笔触之间不求色的对比,而在色块与色块之间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多么微妙,多么深思熟虑”。梵高的这种表现性精神为绘画色彩语言发展开启了一条感性而自由的道路,其后的野兽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及新表现主义等深受影响。

3、高更―象征寓意的“纯色平涂”方式

高更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特征和综合主义的风格独树一帜。他怀着对宗教和原始生活的热情与想象力,努力寻求超越绘画自身的精神性。他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强调绘画应该抒发自己的感受,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和感觉加以分析、综合,让主观感觉控制画面。运用主观化的高纯度色彩的巧妙对比、粗犷的轮廓线以及单纯的平涂性表现手法来构成概括和简化了的形式,以“达到他向往的直率和单纯的效果。”

4、马蒂斯―强烈而又协调的“对比”方式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认为,绘画应该服务于表现艺术家的内心幻象,这是他的根本追求和表达的动机。他说:“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我想用色块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和声那样来组合这些平涂色块”;“我梦寐以求的就是一种协调、纯粹而宁静的艺术,它避开了令人烦恼和沮丧的题材,就像一把舒适的安乐椅那样,对心灵起着一种抚慰的作用,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从马蒂斯的作品看,色彩单纯、饱满,常以红、黄、蓝、绿等原色为基调,大块的浓艳的色彩对比强烈,甚至将色彩的对比推向极致,以张扬色彩的个性和感情。他在追求色彩强烈对比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控制色彩的平衡,运用平涂的画法,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在平面的色彩构成中运用既强烈冲突而又和谐协调的各种对比,造成均衡的效果。使画面传达着某种静谧、优雅的情感因素和精神内涵,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享受。正如贡布里希所说:“他们公然蔑视实际的形状,欣赏强烈的色彩”;“而去寻求强烈的色彩和大胆、‘野蛮’的和谐”,色彩强烈的对比而又和谐协调,在他绘画中成为最有力的语言表现形式。

5、博纳尔―光色斑斓的“混合变异方式”

纳比派画家博纳尔主张对客观感性的自然进行主观理性的重新安排,注重色彩构成的形式探索,追求平面的装饰意味和象征意义的表达,以达到色彩的强烈明快、东方装饰风格与整体性的调和,从而营造一种纯绘画视觉的愉悦感。他的绘画以色彩斑斓而著称,运用类似点彩的细碎笔触巧妙地概括于平面性的图形之中,由色彩与形构成和谐统一的融合体,使整个画面充满光感和丰富斑斓的色彩,光与色彩的交织构成了一个绚烂的艺术世界。博纳尔深受古典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派、日本浮世绘艺术,特别是象征主义和高更的影响,并在他们的艺术中进行了综合性的探讨,从中汲取营养,找出适合自己绘画理念所需要的因素和结合点。他的绘画继承了印象派对光色效应的研究成果,但不像印象派那样忠实于自然光色的再现,而是更注重色彩情感的表达。把印象派的色彩思维方式与象征主义的情感理念结合起来,糅合日本浮世绘的简练和变形的装饰风格。通过对色彩、光线、空间、构图等绘画元素进行深刻的探究和主观的处理,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艺术境界。

6、莫兰迪―形而上的“图形”方式

莫兰迪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瓶罐、盒子等生活用具以及普通的郊外风景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用毕生的精力潜心探寻普通事物的本质。通过对那些简单的东西进行反复描绘,苦心经营和理性的思考,不断地修改结构,调整构图,柔化色彩,物体的质感量感、体积、光影等等细节逐渐地被过滤了,或被减弱或被消解,创造出一种近乎抽象的图形。方的圆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虚的实的、显的隐的、正的负的(形)等等,各种赋予了微妙含蓄色彩的、介乎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性图形,构成了一幅幅单纯而神秘的画面,营造出含蓄、隐约、宁和、悠远的意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他晚年的作品,图式更为简约、边线的处理更为讲究,随意中透着严谨,呈现出炉火纯青的圆润和醇厚。在这些单一的主题和单纯而又饱含意趣的画面中无不反映出莫兰迪深层探索的足迹,是逐步从形而下的“器”向形而上的“道”转化。从莫兰迪这种充满个性化的图式构成中可见,他在色彩表现上讲究视觉的完美平衡,为了突显图形的意趣,极少使用鲜艳的纯色,并且压缩了色彩对比的强度,使用经过精心调配的中度灰色,当这些对比含蓄、变化微妙的灰色图形组合在一起时,画面色调更显朴素含蓄、精致典雅,是格调高雅的色彩与意境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综上所述,绘画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形成于后印象派并促成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蓬勃发展,不仅引领艺术家对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深层研究与探讨,同时也拓宽了色彩语言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功能。色彩“主观色”语言体系是以研究绘画色彩表现力为目的指向的,除视觉语言要素的构成外,更重要的是传达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审美理想以及文化修养等,体现出一种精神的内涵,它是将技巧、知识、直觉和感情融为一体的。

上一篇:巴哈马―触手可及的海上天堂 下一篇:京剧申遗着力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