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扼杀

时间:2022-08-14 08:55:33

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扼杀

【摘 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同样也是他们自觉、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前提。因此,我们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采用恰当的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激发;引导;学习

前言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因为兴趣写出了进化论,爱迪生因为兴趣有了100多项发明创造,因此,兴趣是学习和创造的最好老师。一个人良好的学习兴趣形成需要培养,良好学习兴趣形成后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产生巨大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笔者结合身边的现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扼杀做一点探讨。

1.兴趣在快乐中培养,在压抑中扼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培养学生的特长或培养学生的好的习惯时,要先培养好学生快乐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出色。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1.1尊重学生的兴趣

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书法,有的人喜欢音乐……我们对学生各人的兴趣应该尊重,并表现出对学生兴趣的重视,鼓励他们在自己兴趣领域里勇敢探索,在快乐中学习。

我班的一些学生很喜欢刺绣,有些教师可能会去制止,觉得这与学习无关而去限制她们,不准她们做。其实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去查找有关刺绣的相关知识,这就是一种学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在自觉的探索中快乐学习的。同时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良好人格品质。

1.2正确引导,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的同时,还要给予她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注意把学生原有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比如现在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广泛普及,很多学生成了“网迷”,对于这一现象很多教师或者家长采取的措施只是一味的“堵”,我觉得对于这一现象我们非但不能“堵”,而要“疏”。对于这些“网迷”进行适当引导,告诉他们网络是一种工具而并非是一种玩具,今天的上网,就象是昨天的读书,书有千千种,要给学生选择适合他的兴趣要求的好书,网站万万个,也要给学生选择适合他的优秀网站,让乱七八糟的网站进不了学生的“兴趣”中枢,达到学生上网求知长见识的目的。

2.兴趣在鼓励中成长 ,在打击中扼杀

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兴趣全无,那就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老师总是对学生要求过高,出的考试题难度逐年增大,使得许多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第一次考试就以失败告终。本来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的第一次考试变成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当头一棒。虽说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顽强的重新振作起来,但每一次考试成绩的不理想甚至是不及格,对学习兴趣都是一次沉重打击。当学生心里再也承受不了这种状况时,没有了兴趣,就没有了记忆,灰心丧气心理油然而生,彻底的灰心就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荡然无存。

目前考试中,出题的老师出的题目难度越来越高,就代表出题老师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吗?否。而是出题老师他自己只嫌出的题简单。岂不知学生都是初学者,而作为出题的老师你,是天天研究的课程,你的熟练程度要比学生的熟练程度高,把那些高水平难题摆在初学者面前,岂不是难坏了初学者――学生吗?我认为,出题的老师要思考这些问题。让你的学生在考试检测中达到90分以上占30%,及格率应该在80%以上。只有这样,考试才能成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手段,更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3.兴趣在自信中成长,在失落中扼杀

学生开始学习某样本领或某门功课时,心里都是充满了渴望。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学习的劲头也很大,可当他屡遭挫折时,就会感到失望,慢慢地会失去学习的信心。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电脑刚流行时,我对电脑很陌生,但很渴望学习电脑知识。终于学校给了一个机会,安排在一个暑假里对老师进行电脑培训,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是培训时,一个班有30多个学员,都是初次摸电脑,什么也不会。而老师只有一个,学生的问题、困难太多了,老师根本顾不了。面对学生的乱喊乱叫,老师也很烦。学生坐在那里更是束手无策,心里也非常着急,遇到问题叫老师,老师也顾不上理一下,就这样,经过半个月的培训,我反而对电脑失去了兴趣。

后来我家里也买了一台电脑,但我从来也不摸一下,就因为我对它已经失去了兴趣,多可悲啊。由此我想到获得这种结果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少一点,或者辅导老师多一点,结果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它会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的。我联想到了现在的学生,他们不也一样吗?他们不也是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学校的吗?可是因班额太大,老师照顾不到那么多的同学,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致使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需要家长配合,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到自己很棒,什么都会,他们就会对学习有信心、有兴趣。

我曾看到一个资料,有一个老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尖子学生、中层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三个类别。他每次布置的作业分为三级,让尖子生作难题,中间层作较难的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作浅显的题。有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完成浅显的作业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他的数理化学习成绩也一路攀升,最终成为全班的佼佼者,考入大学,改变了他人生的命运。

还有一位老师引导学生的兴趣时,对学习差的学生说,“照抄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坏事。因为你照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一个能够想方设法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的学生,当然是一个好学生。不过,你照抄的不应该是他人的解题的步骤和结果,而是要照抄别人的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你在完成作业时,要照抄一遍,再自己作一遍,这样,你每次的作业就等于作了两遍,就加深了印象,学习不就进步了吗?”他对学习好的学生说:“你们不能光让他照抄你的作业,而应该主动的帮助他们,讲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尽力帮助他们自己完成作业。”这样,让学生在“照抄”的过程中,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有了进步。

4.兴趣在危机感中成长,在享受中扼杀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生活无忧无虑,但与其相反的如今社会确是竞争社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学生对自己成长生活的环境有正确清晰的认知,要有危机感,要有压力。要让他们对好的生活的向往不停留在白日梦的阶段,这就要让他们知道不好的前途有多么糟糕,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正走在这好与不好的边缘。让学生知道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人与人的关系是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任何一个人只要胜任工作就被聘用,不胜任工作就被解雇,竞争性很强,人人兢兢业业,奋发工作。这个激烈竞争的环境,是应当热烈响应,并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学生真心向往竞争要让学生有危机感。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以适应新的要求,已成为每个人的内在的迫切需要。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动力来自就业危机感,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

因此,我J为,老师要做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人,而不要通过不当的形式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任志凤.浅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S1期

[2]王鹏.谈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培养[J].高师理科学刊. 2002年02期

[3]肖桂珍.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源泉[N].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2005年

上一篇:现代室内设计Auto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浅议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困境成因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