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偷窃的《呐喊》

时间:2022-08-14 05:46:57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ward Manch)是著名的表现主义绘画大师、20世纪现代派绘画先驱和德国表现主义之父。

悲惨经历的价值

蒙克1863年12月12日生于挪威南部的En-gelhang,蒙克的绘画与他一生的遭遇紧紧相连。蒙克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他自幼便经受了人生的生老病死。他的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在他五岁时,镇上经历了肺结核的肆虐,蒙克就在当医生的父亲身边,目睹了周遭的人饱受病魔的折磨。那次传染病的流行,夺走了镇上成千人的宝贵生命,其中包括蒙克亲爱的母亲。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并大他一岁的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之后不久,随着他父亲的去世,他成了孤儿。他唯一的妹妹还是位精神病患者。接连的打击,给幼小的蒙克心灵上蒙上了深深的阴影。他曾说:“病魔、癫狂与死亡是守护我摇篮的黑天使,这些天使一直跟随着我。”经历了与许多亲人的生死离别的痛苦经历,在悲伤的氛围笼罩下,他养成了沉默寡言的忧郁性格,童年时代的不幸对蒙克的一生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成就了他的绘画事业。他说:“从我能记事起,我一直为一种深深的忧虑所苦恼,我曾试图把这种忧虑表现在我的美术中,要是没有忧虑和痛苦,我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

不懈的艺术生涯

1879年,蒙克16岁的时候,听从父亲的意旨,到技术学校学工程。这期间,热爱绘画的蒙克在姨母的帮助下,于1880年进了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跟随法国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丁・克罗格习画,克里斯丁的“能反映现实中真实而不为人所乐见的一面”的创作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蒙克。1885年蒙克第一次旅法,学习印象派的画风,后又受到高更、劳特累克及″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了其画风的重大变革。1886年,蒙克还加入了以“写下你的生活”为宗旨的“波希米亚画会”。这种“波希米亚人的”生活方式在他后来的艺术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蒙克1889年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在法国,他从师L・博纳尔,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本身就有着强烈的表现力,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态,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他试图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的作品特别擅长用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表达人类的内心情感。因此有“心灵的现实主义”之称。

蒙克一直挣扎于艺术与贫穷之间,忍受众人对他作品的不屑,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为此,以利伯曼为首的自由派退出艺术家协会,成立了柏林分离派。这一行动使蒙克受到鼓舞,从此便在德国定居下来。这16年是蒙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艺术臻于成熟的时期。直到1895年,德国的艺术家与收藏家开始肯定他的作品,他才逐渐地步入名利双收的佳境,可惜好景不常,1930年末,纳粹将他的82幅画列为“堕落艺术”作品,并从德国美术馆取下,不许再展出和交易。

1907年,蒙克在德国的巴尔提克海岸不停地描画着男性的游泳者,追求他失去的青春朝气与生命力。他画中的男性野蛮而有力量,可此时他却染上了喝酒的习惯,因为只有从酒精的麻醉中,他才能感受到心中所照不到的阳光。1908年,蒙克因患精神分裂症入丹麦哥本哈根的一个疗养院休养,病愈后回挪威隐居。1910年为奥斯陆大学节日厅设计装饰画,直到1916年完成。其中的壁画《太阳》受尼采《人山》的影响,表现了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但在尼采的笔下,只有少数人能够越过牺牲者尸骨堆成的山,达到努力追求的目标,而蒙克则对生活持积极的态度,夸张地描绘着太阳以代替尼采的悲观的象征。他在忧郁、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型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他的绘画,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之后,他成了″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

蒙克一生画了许多自画像,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的艺术就是我的告白。”从早期的画面来自显赫家庭意气风发的男子,到躺在挂着女性身躯房间的死尸,可以看到蒙克心境的转变。1916年,蒙克开始戒酒,除了自画像,他也画风景与建筑。蒙克在奥斯陆附近为美丽的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纯朴生活所吸引,创作了一组色彩欢快的画面。其中表现劳动人民的作品有油画《扫雪工人》、《工人回家》等。蒙克与剧作家H.易卜生、法国诗人S・马拉梅是好友。从20年代起,他为易卜生的剧本作插图,但始终未能完成。1932年蒙克获得了歌德艺术科学奖。

生命的呐喊

蒙克1892年到柏林定居后,受尼采和佛洛伊德思想的影响,情绪里充满了悲伤和苦闷。

蒙克生活的时代正是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之时,时代见证了人类科学和社会的飞跃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尼采的“上帝已死”的大胆预测,也把人类从信仰和宗教的王国里放逐了。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剥夺了人自认为是万物之灵长的理由,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两难的生存境地。我是谁,活着为了什么,这些古老的问题又重新摆在了人类面前,却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人们开始意识到没有地狱,也没有永久的家园,死后,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黑暗和虚无。即使活着,人也不是自己的主人,要受到理性和意识不断地折磨。不能从失控的情绪、不讲道理的感情和无止尽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上帝不会来拯救人类,理智不会来拯救人类。出生、成长、疾病和死亡,这就是每一个人生命的循环,是人类毁灭性的命运和生命自身的悲剧。当古老的价值和规则重新受到挑战,人们找不到经验的依靠。旧的事物瓦解,新的事物还没有诞生,每一种价值都需要被重估。出生在这样一个如此荒诞和虚无的世界里,除了恐惧,唯一能做的就是向着上苍作无效的嚎叫。没有谁会来安慰你,你只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在天际久久地回荡。于是蒙克这样对天发问:“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蒙克始终无法摆脱精神的煎熬,“我继承了人类最可怕的敌人―――有遗传性的肺结核和精神错乱症。疾病、疯狂和死亡是缠绕在我身上的三大恶魔。”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蒙克的这样独特的经历里,以蒙克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绘画的诞生和发展便成为了必然。

很久以来,蒙克一直想表现一种当代人类焦虑的现实,但却苦于找不到表达的图式。为了准确地表现内心世界,他甚至放弃一些构图和绘画的规则,如透视和自然的真实。因为他要表现的不是眼睛的印象,而是他自己的“心灵地狱”。

终于在1892年1月22日那天,在尼斯,他心中积蓄的力量与自然的神性相遇了。那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幕:他和两个朋友在散步,这时太阳就快要落山了,天空突然间变得如血一样地红,蒙克似乎感受到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气息在他的周围围绕着他,并且挥之不去,他停住了脚步,轻轻地倚在篱笆旁,极度的疲倦简直使他就要窒息了。火焰般的云彩像血,又像一把利剑笼罩着蓝黑色的挪威海湾和城镇。他的两个朋友,还继续往前走着,而蒙克却呆呆地站在那儿,焦虑使他不停地发抖,他感到四周似乎被一声巨大而又持续不断的尖叫声震得摇摇晃晃。

这次散步获得的瞬间感受,突然从天而降,浸透了他的身心,使他的焦虑变成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的快乐。此后他放弃自然主义画风,转向了表现主义。他的画的线条开始扭曲,色彩也更加神秘,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也都是在忧郁、惊恐的状态下出现的那些失魂落魄的幽灵。蒙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组作品是《生命》。被他自已称为生命、爱和死的诗歌。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在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喊》(The Scream也称为《嚎叫》)便是组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作品,这也是他的成名作。

在这幅画的画面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酷似骷髅的人形,双手捂着耳朵,站在一条公路桥上拼命呼号,他仿佛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身体的刺痛和内心情感的煎熬,他的蜡黄的、消瘦的脸和弯曲的身体与背景结合在一起。他悲哀的、尖锐的叫喊仿佛充斥了整个夜空,震颤着整个世界。红色的天空强化了骚动不安的情绪,动荡的线条如同一个人最疯狂的念头。整幅画运用了变形的手法,通过画面上的天空和河流的线条与色块,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画家的激情在无助地燃烧,也可以感到来自人类灵魂最深沉的叹息和无尽的哀伤。在他的画里,每一个笔触都在尖叫,每一种色彩都在燃烧。这是蒙克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它们透露出蒙克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惧,对时代的敌意,以及对现代社会理性与科学取向等思潮的抗议,表达了他正经历着绝望而走向逃亡之路。蒙克尖锐地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精神和人类命运的困境,那些常规的画法很难描绘如此丰满的思想感情,只有用这种抽象的、夸张的、极端的方式才能表现出他的内心真实的痛苦。作品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蒙克在该画的草图上的血红色天空中曾经写下一行字:“只有一个疯子才能画出这样的画”。这不仅是蒙克自己的“呐喊”,也是他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精神信仰状况的一种预言性的描述,《嚎叫》是人类自身命运悲剧的隐喻。

是蒙克所生活的时代造成了他的艺术中的悲观和消极的因素。他充分发挥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挖掘出同时代人隐蔽的心灵,把人们的美和丑、欢乐和痛苦揭示在绘画中。促进了西方绘画朝写意、象征的方向发展。

蒙克带着神经质的迷狂来到这个世界,尽管他的作品曾一度被人视为“有害的绘画”,但他真实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茫然。他以极其个性化的艺术成功地与19世纪矫揉造作的学院派画风进行了对抗。这就是蒙克,一个通过画面能与你交谈并能在你的心灵中引起震动的人。蒙克以“真实地、深入地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态度,以不畏世俗权威的嘲笑和压制的勇气,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努力,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1944年1月23日,蒙克在奥斯陆去世,终年81岁。

屡被盗贼瞄中的作品

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价值50亿美元的名画艺术品被盗抢。像蒙克这样代表一个流派的标志性画家的作品自然也不能幸免,并且他还是盗贼们最爱光顾的画家之一。

蒙克是一位爱国者。在德国占领挪威期间,他拒绝与纳粹政权合作,不参加为其操纵的美术家协会的活动。他于去世前立下遗嘱,将他的作品捐赠给家乡欧斯罗市,这巨大的遗产包括1200幅油画、4500幅素描、1800幅版画、6件雕塑以及大批的工具、笔记和书籍等。直到数十年后,欧斯罗市才勉强接受了这些作品。二次大战后,蒙克的作品终于重见天日,从柏林到纽约都在展出他的画作。但他的画作在拍卖市场上却极少出现。蒙克的大部分作品都保存在美术馆,尤其是欧斯罗市。像他著名的《呐喊》共有四个版本,蒙克博物馆收藏了其中两个版本,另外两个版本分别由私人收藏家和挪威国家画廊收藏。

1994年2月11日,挪威冬季奥运会在离奥斯陆市北方几百里处即将开幕,当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奥运会时,奥斯陆国家艺术馆只留下一位警卫看守,窃贼趁着周末的曙光,打破艺术馆的后窗,偷偷取下墙上的《呐喊》,并在50秒内扬长而去。警报器虽响了,但毫无知觉的警卫以为机器出了毛病,还在到处查看。等到他发现了作品失窃,再打电话报警时,已经整整过了十五分钟之久,窃贼还嘲弄地在留下的一张纸条上写道:“谢谢你们松懈的安全措施。”

《呐喊》预估价虽在5000万到6000万,但有关当局相信,画的知名度太高,销脏不易,窃贼一定会联络要求赎金。不久,一位牧师宣称他知道画的下落,只要电视台公开播放反堕胎宣传。后来证实他只是利用这次机会以达到宣传信念的目的。很快,真正的窃贼向警察提出了120万赎金赎回此画的要求,在他们如约前往领取赎款时,被警方逮捕。幸运的是,那幅画没有受到大的损坏。4名窃贼中,有一位在4年前因窃取蒙克的《吸血鬼》而被收监,才刚刑满出狱。

10年之后,《呐喊》另外一个版本又被抢走。这幅《呐喊》,是挪威价值连城的镇国之宝,在2004年8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突然两名头戴黑色面罩的持枪歹徒冲进蒙克博物馆,朝着在场的工作人员和游人齐声高喊:″趴下,别动!″一个歹徒持枪监视众人,另一个歹徒则将枪口对准了一名正在画廊内值勤的女保安。女保安在枪口的威逼下瑟瑟发抖地从墙上摘下两幅画,其中一幅是《呐喊》,另一幅是《圣母》。抢劫成功后,二歹徒迅速钻入了一辆等候在美术馆外的奥迪车,车里面的另一名蒙面歹徒飞速驾驶着汽车扬长而去,整个过程不过1分钟。大约1小时50分钟后,搜寻小组在奥斯陆市北部发现了被歹徒遗弃的那辆奥迪车。可是警方只找到了四分五裂的木质画框和部分碎玻璃片。《呐喊》的再次被盗让挪威损失惨重。拍卖行普遍都认为这幅画不会低于6700万美元,另外一幅被抢的《圣母》也被估价到1200万美元。只一分钟,挪威蒙克博物馆损失了至少8000万美元。

上一篇:历史上的伦敦桥 下一篇:困顿之中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