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教学质量与学习满意度及课外体育锻炼意向关系研究

时间:2022-08-14 05:34:15

体育课教学质量与学习满意度及课外体育锻炼意向关系研究

摘要:以东北石油大学大一、大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和课外体育锻炼意向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参与行为,并进一步探讨体育课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评价较好,学习满意度较高,且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习满意度均会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向。因此建议教师要通过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来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意向,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体育锻炼中。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质量;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体育锻炼意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77-04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变化和极度竞争的时代,为

提升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竞争力,很多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以及各项措施已逐渐普及,各高校力求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增进体育教学的成效,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这也是为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贡献力量。大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育、参与体育锻炼的最后机会,因此这个阶段是能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个契机,要想力、法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研究以自编的体育课教学质量问卷、体育课学习满意度问卷和体育锻炼陈意向问卷作为衡量工具,以此测量学生所:知觉到的教学质量,并探讨体育课教学质量对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果外体育锻炼意向的影响。

对于体育锻炼意向的界定,可参照健康心理学领域著名的“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ealth ActionProcess Approach-HAPA)。这个理论把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决定前阶段,是无运动的,也没有决定要参加体育锻炼,但在思想上却经历着一个锻炼意向被发展的过程;决定后一行动前阶段,锻炼意向已经形成,但仍旧处于无运动或运动不足(没有达到所要求的锻炼标准)状态,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个体制定详细的锻炼计划,一旦这些计划转化为行动,个体随即进入下一个阶段;行动阶段,该阶段个体经历着锻炼行为的开始、维持和恢复。此研究中体育锻炼意向调查以这三个过程为依据确定锻炼意向的等级,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发展过程能够有较清晰的了解。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了解东北石油大学大一、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体育锻炼行为。

(2)探讨东北石油大学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知觉程度、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学生的体育锻炼意向。

(3)探讨不同背景变量下的东北石油大学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质量、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等因素上的差异状况。

(4)探讨体育课教学质量与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相关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东北石油大学大一、大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设计有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大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满意度和体育锻炼意向方面的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共发出470份问卷,回收440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94%。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估包括四个维度,即教师的亲和力、教学能力、运动能力、硬件设施4个方面,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9,信度较高,经分析结构效度较好。体育锻炼意向问卷旨在调查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体育锻炼意向的强烈程度。每个量表均为李克特式

5点计分。

1.2.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比

所有学生中每周体育锻炼3次且每次体育锻炼达30min以上的占46.65%。

2.2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各量表得分情况

体育课教学质量总量表得分平均数为3.88,各维度得分高低依次为“亲和力”、“教学能力”、“硬件设施”与“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 学习满意度上的得分平均数为3.76,表明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满意度比较高。

学生在体育锻炼意向量表的平均得分为3.73,表示其在体育课后对从事体育锻炼行为的意向较强烈。有学者对学生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创设自主支持的体育课堂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自主支持感可以促进自主性动机(内在动机和认同调节)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向。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思考,勤于分析,通过何种手段和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意向。

2.3不同背景变量的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各量表的差异状况

2.3.1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由表1可知,学生性别的不同并不会使其对教学质量的感受产生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在对男女同学方面授课比较一致,态度都很认真,不存在陛别上的忽视。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卸除性别刻板印象,要依实际教学对象的状况,提供最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在年级方面,除硬件设施这个维度达显著差异外,其他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存在年龄差距,心智成熟程度、各方面要求、人生阅历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使得大三年级学生相对于大一级学生对体育锻炼场地及器材数量等方面有较高的需求。有学者指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体育教学的永久话题,并提出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完善的体育器材、体育设施,坚持听课看课制度,坚持公开课制度,坚持集体评议课制度,坚持写好课后小结,坚持身体素质锻炼,坚持专业知识的学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不无裨益,对体育教师有很大启发,但同时更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

2.3.2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由表2可知,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得分虽有不同,但根据t检验的结果显示,学生性别的不同并未使其在学习满意度上产生差异。研究者认为,随着时代进步,性别平等教育的落实,在大学阶段,

“性别”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逐渐减少,是研究中性别无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学生年级的差异不会影响其对体育课学习的满意程度。但要注意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仍需以学生的特点为依据,视学生的状况来调整授课内容。

2.3.3体育锻炼意向的性别和年级差异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及年级学生在体育锻炼意向量表上的得分虽有不同,但根据t检验的结果显示,学生性别及年级的不同并未使其体育锻炼行意向上产生差异。

2.4体育课教学质量、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

体育课教学质量与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51和54,而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之间的相关系数为.47,相关系数皆达到显著水平,表示此三者间具有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存在。以上结果表明当学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有正面的评价时,会增加其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并且对体育锻炼意向产生正面的影响。体育课本身即可看做是一种干预方式和手段,如前所述,如何让体育课的干预效果更加明显,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结论

(1)学生中每周体育锻炼3次且每次体育锻炼达30min以上的占46.65%。

(2)学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和体育课学习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好;在体育课后的体育锻炼意向比较强烈。

(3)学生整体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知觉、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及体育锻炼意向皆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4)在体育课教学质量各因素中,除大三年级学生在硬件设施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年级学生外,其余维度皆不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5)体育课教学质量与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学生体育锻炼意向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体育课学习满意度与体育锻炼意向间亦有正相关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段艳平,刘立凡,韦晓娜.一项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的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43-46.

[2]胡

勇.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449-450.

[3]孙开宏,季

浏.体育课上自主支持感、行为调节与课外锻炼意向之间的关系[J].体育学刊,2010,17(2):64-68.

[4]杨丽华.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3):39-40.

[5]赵继明.江苏省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6):701-702.

上一篇:现代乒乓球科学发展特征之研究 下一篇:竞技健美操新旧周期国际竞赛规则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