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维护

时间:2022-08-14 04:08:45

浅谈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维护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几乎普及到了各个乡镇,沥青路面由于其少尘、低噪音、低眩光、病害修复后即可通车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快捷、舒适的通行环境。然而,我国很多的沥青路面却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维护或是维护不当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本文通过从质量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和安全生产方面阐述分析沥青公路的管理养护方法。

关键词:维护;损害;管理养护方法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道路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道路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满足不了经济的需求。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经济的停滞不前,抑或是经济的衰退。现如今,我国道路建设事业十分发达,沥青路面更是由于其少尘、低噪音、低眩光、病害修复后即可通车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快捷、舒适的通行环境。然而,我国很多的沥青路面却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维护或是维护不当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交通阻塞,给人们带来一时的不便,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由此可见,对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是多么的重要。下面,我们就以沥青路面常见的问题及维护方法展开讨论,为大家介绍关于沥青路面的一些知识。

1 沥青路面的含义与常见沥青路面所存问题

1.1 定 义

沥青路面,顾名思义,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结合料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因此,沥青路面是道路建设中一种被最广泛采用的高级路面(包括次高级路面)。沥青路面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集料种类不同分为:沥青砂、沥青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等;按沥青材料品种不同分为:石油沥青路面、煤沥青路面、天然沥青路面和渣油路面。但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施工方法、技术品质和使用特点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路面、路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路面和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1.2 常见沥青路面所存问题

1.2.1 沥青路面裂缝

气温、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对于裂缝的大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如果未处理好,或者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时,路面在车辆和大气因素的作用下会逐渐发生开裂。

1.2.2 车 辙

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

(2)表面磨损过度:

(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

(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1.2.3 局部沉降

局部沉降主要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局部路面的沉陷,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小问题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出现质量控制不严的情况,也是导致路面局部沉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塌陷的原因为:

(1)零填土中自由水分充分,压实荷载的大部分由空隙中自由水承受,土粒有效应力减小,土基不能充分碾压,难以达到足够的强度。

(2)零填及路堑路基对气候的变化敏感,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使土粒吸胀和收缩作用明显,毛细水容易上升至路基工作区,使路基处于潮湿状态,降低了路基的承载力。

(3)因路基无填土,动载作用应力不能充分扩散即达天然地基上,促使地基变形沉降,或者使天然地基局部不均匀反映到路面上。

除了上述问题外,沥青路面还存在着松散、水损害、冻胀及翻浆等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无一不是对人类造成损失,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问题的呢?

可以说,众说纷纭;不过,终结下来,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

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另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

2 沥青路面的维护

2.1 裂缝的维修

相比较而言,现在新建的高速公路路面裂缝现象较少发生,而在早期修建的公路中,由于温度裂缝、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和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网状裂缝的出现不足为奇,对于公路而言,出现裂缝现象严重影响着其使用功能,因而,对于公路沥青面层的要求,以及对裂缝的处理必须按高标准进行。

纵横向裂缝,裂缝的大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和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裂性能。对于出现的横向裂缝,裂缝宽度在5mm以内的,灌入热沥青,裂缝宽度在5mm以上的,先用机械开槽,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如果裂缝出现较多,宜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于基层强度不足而引起的网状裂缝,应将沥青表面铣刨或拉毛,再加铺一层沥青混凝土上封层。

2.2 沥青路面车辙的维修

沥青路面出现车辙,首先要分析车辙产生的原因,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车辙。如果是属于表层磨损过度出现的车辙,用铣刨机清除面层,然后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我省高速公路的车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强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的级配问题引起的。如果是基层强度不足,应铣掉面层,从做路面基层,然后重新铺筑面层;如果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合料引起的,则应铣掉级配不合理的面层部分,改铺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如SMA)。

2.3 冻胀与翻浆的维修

早期修建的高速公路冻胀和翻浆的病害经常发生,冻胀一般发生在开山路堑段,路基下部的水无法排出。在这样的路段,应在路基下部设置横向和纵向盲沟,或者设置集水井,然后再做路面。如果发生翻浆,则将原路面全部挖除至路基顶部,重新填筑砂砾垫层,重做半刚性基层(水泥稳定砂砾),再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

3 施工方面的预防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强化施工管理,提高工序控制的科学性。

(2)为防止因路基沉降而引起的路面沉陷,必须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和原地面处理:

(3)路堤基底应清理和压实,基底强度、稳定度不足时,应进行处理,以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工后沉降。

(4)压实度要求:零填及挖方路段。路基压实度≥95%;填方路段,路床顶面以下深度在0~0.8m时,路基压实度≥95%,路床顶面以下深度在0.8~1.5m时,路基压实度≥94%,路床顶面以下深度大于1.5m时,路基压实度≥92%。

(5)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特别是沥青材料、砂石料的试验数据,必须做到抽样合理,数据真实,保证沥青路面材料的路用性能。

(6)重视并协调道路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均匀度、平整度和构造深度等指标,特别处理好平整度与压实度的关系,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追求平整度。

(7)对于路面基层施工要严格按规范要求选好合格材料,对于水泥稳定类材料,要严格按配合比要求控制水泥剂量及含水量,保证路面基层设计厚度及顶面标高,洒水碾压至要求密实度,保证基层表面平整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同时要重视半刚性基层的养护,防止反射裂缝的出现。

(8)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同时路面垫层材料宜采用水稳定性好的粗粒料或各种稳定类材料。

(9)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尤其是沥青用量的控制。

4 结 语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修建沥青路面的数量迅速增长,所占比重很大。在沥青路面的设计中,影响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我国沥青路面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在维护沥青路面方面,我们更应该要注重,尽量在一定意义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沥青路面养护工作需要注意很多方面,不仅仅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维护的同时,也需要严格的遵守各项养护管理举措,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高公路的路面养护质量,这样才能将高速公路的路面养护做好,才能使公路的最大价值得以利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公路学会调研组。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公路建设市场,2006,(3).

[2]基于分形理论的沥青混合料导热系数研究.北方交通,2013年第1期(3).

上一篇:市政施工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措施 下一篇:关于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