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问题处理

时间:2022-08-14 03:24:34

分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问题处理

[摘 要]此文讲述了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的处理,并提出一些管理办法及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J3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164-01

引言:

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建筑工程质量及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既要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加快施工速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技术管理,不仅是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要求,也是为达到建设设计指标,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结合工作对施工技术 管理工作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作一探讨。

一、施工技术管理

1、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施工中,图纸是施工依据也是重要的技术资料,是工程技术的共同语言,图纸会审尤为重要。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介绍工程项目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对施工要求。

施工单位把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把施工中可能出现难点提出来,在施工中使用某些材料采购及使用困难提出来。施工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审查图纸,经设计、施工、建设三方协商,达到共识,即对施工过程有利,达到设计及质量要求,还不能出现浪费,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形成会审记录,纳人工程技术档案,并做为施工中的重要技术资料及依据。

2、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指导施工全过程,是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文件。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合同要求严格遵守工程竣工及交付使用期限。做好人工、材料、设备综合平衡,严格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执行规范操作规程。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顺序组织,采用流水作业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安装,先结构后装修,组织施工计划。

施工机械:选择技术性能好和经济适用型,既能满足现场施工,又经济合理,做到物尽其用。

技术措施: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必须确定科学的技术保障措施,即质量、安全、降低成本和季节性措施。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是施工项目中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主要工程树立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及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施工进度安排:施工进度安排直接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的交付期限和经济效 果,特别是对于各项目之间的衔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就材料供应、劳动力使用、机械使用安排具体计划,以达到经济有效。

3、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根据工程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工序搭接、安全措施等,分类别项地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使作们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和执行。如被忽略会在施工中出现许多问题。

现在,技术交底在施工企业已形成制度,它对企业管理,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

4、工程质量

施工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竣工,周期较长,为了工程工序顺利进行,达到予 期效果,必须对每一道工序实施跟踪检查,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加强领导必须把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坚决不允许抢进度或为 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领导必须抓好这项工作。

要有专职人员负责,从工程开始到竣工,有始有终。

要有具体可行措施,检查不是目的, 目的是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因此只有具体措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二、施工项质量问题处理

1、工程质量往往随时间、环境、施工情况发展变化,有的细微裂缝,也可能发展为构件断裂,有的局部沉降,变形,可能致使房屋大而积裂缝或倒塌,为此在处理质量问题前,应及时会集有关人员:设计、建设、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性进行分析,论证,作出判断,找出原因,对那些随着时间温度、湿度、荷载条件变化的变形,裂缝认真观测记录,寻找变化规律及可能产生的恶果。对那些表面的质量问题,要查明问题的性质是否会转化,对那些可能发展成为构件断裂,或导致房屋倒塌的恶性事故,要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

对较大 的质量事故,应设警戒区或封闭现场,在认定不可倒塌或进行保护 后,方可进人现场。

对要求拆除的质量事故应考虑对相邻区域结构的影响,以免进一步扩大,应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和拆除方案。

凡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应对处理阶段结构强度,刚性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 出可靠防护措施,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

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注意加固方法和施工荷载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2、质量问题处理事项

处理应达到不留隐患,安全可靠,满足使用施工要求。

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直接处理事故发生的部位外,还应检查相邻区对整个结构的影响,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选择处理时间及施工方法制定措施及方案,发生问题后应及时分析原因,但并非所有质量问题处理的越早越好,如裂缝、沉降、变形出现时,就应对地基及 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若未稳定就匆忙处理,往往不能达到予期效果,而且会发生重复处理,处理方法是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等因素,经比较分析择优选定。

加强事故处理检查验收工作,从施工准备到竣工,均应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和 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 检查验收。

3、处理质量问题所需资料

与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

与施工有关的资料,如:材料试化验报告,施工记录,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事故情况、出现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的描述、事故观测记录、事故发展变化规律、事故性质,区分属于结构问题,还是一般性缺陷,是表面性,还是实质性的,是否需及时处理,还是采取防护性措施。

事故原因:如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形、结构裂缝是施工振动,还是承载力不足。

4、质量问题处理方案

根据质量问题的性质,常用的处理方案有封闭保护、防渗堵漏,复位纠编,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在确定处理方案时,必须掌握事故的情况和变化规律,如有的裂缝事故,只有待裂缝不再继续发展时,进行处理才最有效,同时方案还应征得有关单位对事故调查分析的意见一致,避免事故处理后,无法作出一致的结论。

处理质量问题方案确定后,还要对方案进行设计,提出施工要求,特别要提 出有效的施工工艺,以便付诸实施,完成事故处理工作。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技术管理,不仅是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要求,也是为达到建设设计指标,满足建设单位的需要,加快施工速度,又要保证工程质量。

上一篇:安全U盘的技术研究 下一篇: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