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4 02:29:18

浅谈“合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所谓“合作”,就是在师师、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互为协调、互相协作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推进教与学的统一,在合作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在合作中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和教育的优质化。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由此可见,“合作”已经被提升到了在语文学科“教”与“学”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真正的、充分的良性合作呢?结合实践,我觉得主要就在于以下三种合作关系的协调处理与实践:

一、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技能上和备课环节上的互为促进和提高,具体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展开:

1、利用参加教育教学培训、观摩等活动和学校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其他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重点热点等问题,吸收新理念、学习新方法,抓紧时代的脉搏。这也许与我们固有思维中的“合作”概念不大吻合,但实质上这种融交流、学习、吸收、紧跟为一体的合作形式,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我们老师本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把它理解为“广义的合作”。例如在上《荷花淀》这一课之前,我参加了市语文教育工作者全员培训活动,观摩了一位资深老教师的示范课,回来后结合观摩心得,我把上这一课的教学思路按照力求贴近原生活的原则进行了全新的改革,并找到《荷花淀》的电影节选片段,把它设计到教学过程中去,使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极佳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直好评,这就是“广义合作”带来的好处。

2、备课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分析教材,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各人可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设计教学思路,编写教案,同时在正式上课之前开展说课互评制度,以确立最佳的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课堂问题,寻找最佳答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合作,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挖掘教材,上好课,还能在互相学习、互相评议的过程中互补长短、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提高。

3、平时多互相听课、评课。这种合作,既要求我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能认真记录、整理,并结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及时记录心得体会(包括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又要求能及时诚恳的对指教者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针对这一点,我的感受是异常深刻的。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并不太长的年轻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曾经存在着许多的严重不足:例如教学环节处理不当、上课注意不到学生的真实反映、教态不自然、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不知该如何处理等等,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我的课堂质量,学生成绩自然也不好,我为此苦闷不已。于是我坚持一有空就去听其他教师的课,老教师的听,新教师的也听,并且认真观察、记录,时时反思自己,主动和他们探讨心得,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这样做,使自己在教学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现在我在课堂中的表现已比以前成熟、自信很多,学生听我的课也更加的兴味盎然且收获颇丰,这些效果的取得,要完全归功于老师之间的这种合作和学习。我想,我的经历,也应该对各位同仁尤其是年轻教师们有所启迪和帮助。

二、师生之间的合作:

师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合作。其含义就是指在课堂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实现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这种合作具体体现在:

1、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合作。这个目标,既可以通过老师课前给出预习思考题的形式明确,也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学习这个单元前的指导阅读的文字来明确,还可以通过学生预习后提出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老师经过整合后提醒全体同学共同思考的形式来明确。不管哪种形式,要想达到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赢”,师生之间的合作断不可或缺。老师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可行性,学生的学习目标也要有明确性、完整性、拓展性,而这几方面的有机结合,都是建立在师和生之间彼此沟通、彼此了解、彼此信任的非常愉快的合作关系基础之上的。我在上每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在几天前就布置学生对课认真的预习,鼓励学生把他们的预习心得和对老师上这篇课文的一些要求或当面、或用纸条的形式告诉我,让我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布置学生的学习任务,以便最大程度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与学生的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能让我们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受益非浅。

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合作的关键是对文章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即抓住本课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设疑启发,或讨论交流、或情景再现等等,通过师生互动,把听、说、读、写训练与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例如我在教授〈〈拿来主义〉〉这篇课文时,广泛搜集课文朗读、时事电影等资料,把这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背景介绍、设置问题等形式把本课的重难点融入其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时而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时而引导学生分派别进行激烈辩论,拓展思维,我在整个过程中如一名优秀的舵手,牢牢把握着课堂能顺着有利于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方向进展,又如一名优秀的导演,不断变幻着节奏,把节目一次次推向高潮……让学生在益智、益趣、益德中充分领悟课文的知识、展示个人的才华、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种课堂中良性互动的师生合作,将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不仅获得了极佳的课堂效果,其在未来教学中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更是极其深远。

三、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很多种,这里主要讲的是围绕课堂的生生合作。它是学生围绕着学习的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基本形式可以是围绕问题形成若干小组,对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分析、整合,探求正确答案,通过选举的代表在班级讨论中进行交流。亦可以是一派别中各成员集思广益、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形成合力,在辩论中战胜对手等等。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主要是贯彻在以下的环节中当中的:

1、预习合作。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合作,有时可以明确本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落实学习目标,并可以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答,这也保证了在课堂学习和交流时能做到有的放矢。

2、课后合作。包括课后练习的制订和交流学习心得,有必要时由各成员写出读书笔记,然后再交流,以便深入理解,共同提高。也可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形成课外延伸阅读,提高语文水平。

生生合作,更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同时还有利于他们多方面品格和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如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与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更融洽的与人相处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鼓励、多引导生生合作。让学生能在合作中升华自我。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合作”,既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我认为也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生动性的好途径。也只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细致观察、潜心研究、用心总结,充分调动围绕课堂的每一个积极因素,语文课堂才能生机勃勃而效果突出。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彰显人文情怀 下一篇:夯实语文阅读基础培养写作兴趣和能力